手癣也叫鹅掌风,指手掌及手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但发病率低于足癣。我国江淮流域以南地区发病比北方多。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但角化过度型冬季更易干裂。多累及成年人,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
手癣多来自于搔抓足癣、股癣、头癣等的直接接触传染,或甲癣及手背部体癣.的蔓延。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
手癣常见于单侧手,有三种类型:
1、水疱鳞屑型;
2、角化过度型;
3、浸渍糜烂型。
常以一型为主或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也可从一型转向另一型。夏季常表现为水疱鳞屑型易伴瘙痒;冬季则表现为角化过度型,皲裂时可局部疼痛。
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坚持用药,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角化过度型或外用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
浸渍糜烂型可继发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手癣冬季常出现皲裂,裂口较深时可导致出血、疼痛。如多年未愈,易传染.至手指甲,导致甲癣。
应及时彻底治疗,有足癣、甲癣、股癣者,应避免搔抓,同时积极治疗,避免长时间浸水,避免频繁接触强碱性洗剂产品,本病积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
本病临床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及浸渍糜烂型,若不积极治疗可蔓延至其他部位导致甲癣、股癣、体癣甚至癣菌疹的发生。
常见症状
1、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间、掌心。皮损初期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水疱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病情稳定时以脱屑为主。瘙痒明显。
2、角化过度型:好发于掌跖部尤其虎口处。皮损处干燥,角质明显增厚,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
3、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缝。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浸水者,夏季多发。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并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常见并发症
甲癣:当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时可导致甲癣的发生,表现为指甲颜色改变、增厚粗糙,甲下碎屑堆积,严重者可影响手指精细活动。
股癣:当病原菌蔓延至腹股沟时可导致股癣的发生,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境界清楚的环状红斑,表面脱屑,边缘可见活动性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瘙痒显著。
体癣:当病原菌蔓延至除头皮、毛发、掌跖、甲、腹股沟以外的部位时可导致体癣的发生。表现同股癣,自觉瘙痒。
癣菌疹:当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部位皮肤可发生多形性瘙痒性皮损,是机体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疱疹型、湿疹样型、丹毒样型、荨麻疹样皮损等。
继发细菌感染:浸渍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出现局部的皮肤丹毒。
本病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类真菌感染引起,其中红色毛癣菌占50%~90%。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用手搔抓患.癣部位或与患者共用手套毛巾等是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原因有哪些?
皮肤癣菌一般只侵犯皮肤的角质层,可产生角蛋白酶从而分解角质层里的角蛋白。这种酶在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的条件下,更容易发挥它的作用而致病。至于皮肤是否被感染,还要取决于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个体自身的抵抗力等。
哪些人容易患病?
本人或家人患有足癣、甲癣、股癣、体癣或头癣者;
双手长期浸水、屏障功能受损及频繁接触洗涤剂者(如家庭主妇、美发行业、洗碗工等);
手部有破损者、手部多汗者、糖尿病患者;
免疫功能缺陷者(如恶性肿瘤);
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真菌适宜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生长,故日常需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爽。接触的毛巾衣物消毒日晒,积极治疗合并症。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处避免搔抓、热水烫洗。
避免频繁接触清水或碱性产品如肥皂、洗洁精等,保持双手干爽,洗手后立刻擦干。
工作戴手套者手套定期沸水消毒。
尽量使用流水洗手及洗脸,洗脸盆与洗脚盆分开使用,与家人的毛巾分开,尤其避免与免疫力降低的人亲密接触。
若合并甲癣、足癣或其他癣病需同时治疗。
有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手部多汗者出汗后及时擦干。
用药后应避免频繁洗手,以免影响药物的局部浓度。
角化过度型手癣手部皮肤应加强保湿,以防皲裂出血。
需规律坚持用药,以防出现真菌耐药的可能。
本病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参照以下预防方法可减少患病可能。对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尚无有效预防手段。
(免责声明:此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