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年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有万患有房颤,到年预计老年房颤患者将达万。
左图正常心电图,右图为房颤
房颤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是脑栓塞,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患者心房处于毫无规律的颤动,易于导致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发生脑、脾赃,下肢动脉等脏器栓塞,最易发生的栓塞是脑栓塞且危害最大。
房颤治疗的核心就是围绕如何减少血栓形成来开展。如何减少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下面两种途径。
其一,应用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左心耳封堵或外科左心耳切除,去除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
其二,房颤转复,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就不会再形成心房血栓了。转复房颤的方法有药物转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转复(电复律)、射频消融、冷冻球囊。下面一一介绍各种方法。
方法一
抗凝药物治疗,房颤易形成血栓,应用抗凝药物阻止血液凝固,从而达到阻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抗凝药物是华法令(华法林),此药因为阻止血液凝固,就带来了出血的风险,应用此药的患者如果发生脑出血,将会导致死亡。应用此药的不便之处是患者要频繁的抽血化验调整用量,另外食药及其他药物极易影响此药的疗效。
尽管有很多的研究证实房颤患者应用此药,可以明显减少栓塞的发生,但是因为患者及医生均担心应用此药增加出血风险,导致我国大量的房颤患者没有应用此药,也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房颤发生了脑栓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在此提醒广大的房颤患者,尽管此药有出血的风险,还是建议积极应用此药,只要按时抽血化验调整用量,出血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因为担心华法林的出血风险,研究人员研发了新型的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目前新型的抗凝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与华法林具有同样的效果,并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也不用抽血化验调整用量,但是药物费用很高。
目前常用的新型的抗凝药物有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一片10mg的利伐沙班价格是80元人民币,患者常规用量每天一片。一粒mg的达比加群价格是25元人民币,患者常规用量一天要两粒。因为是房颤患者应用这些药物要常年应用,服用至生命结束,所以花费很多,以利伐沙班为例,一月元,一年近3万元,10年30万,一般患者都承担不起这么高额的药费。
方法二
去除血栓易于形成的部位,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栓几乎都形成于左心耳部位,因为左心耳内有心房肌肌束,行成一个不光滑的内壁,(左心房内其他都是光滑的内壁),所以血液易在此凝固形成血栓,堵塞或切除这个部位,将去除血栓形成的温床。内科介入方法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外科的方法是左心耳切除。
方法三
药物转复就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跳动,就不会形成心房血栓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局限是只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转复,且转复后患者会再次复发,并且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带来新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不良反应。
方法四
电转复,对于不能药物转复的房颤可以电转复,电转复后同样需要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正常心律,且同样会再次复发。
方法五
为了解决房颤频繁复发的问题,从研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心脏的电活动在心房内杂乱传到导致心房颤动)出发,制定了消融来阻断房颤的传到途径,从而达到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跳动的目的。消融有内科的介入消融和外科的迷宫手术。
内科消融又有冷热两种方法。热消融就是目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热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应用导管放电,释放热能灼伤心房肌达到阻断电活动杂乱传到,恢复正常心律。
冷消融是近年新开展的技术,就是应用冷冻球囊快速冷冻导致心房颤动的心房肌,通过体外装置可以快速将冷冻球囊降温到负50度,冻伤心房达到阻断电活动的杂乱传到。和热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冷消融目前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消融。
冷冻球囊示意图
但是因为目前对房颤的发生机制了解还不十分清楚,所以不管是冷消融还是热消融都不能将房颤百分百转复,成功率不是很高,两次导管消融目前成功率70%左右。
外科治疗房颤的方法心房迷宫手术,该手术将心房按迷宫路线依次切开缝合,使电信号只能沿迷宫的通道传递,从而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房颤治疗
房颤治疗方法这么多,我们要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要个体化、精准治疗。正是因为我们对房颤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才导致这么多的治疗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能早日查明房颤的发病机制,制定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早日还房颤患者一颗正常跳动的心脏。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作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心内科”。
心内科长期有偿征稿
征稿要求:
1、题材不限,只要与心血管或医疗相关的稿件或视频,均可发送给我们。
2、文章字数请控制在-字。
投稿方式:
邮箱:zhanglijuan
linlic.白殿风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