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手足癣的症状
股癣怎么治疗
桃花癣的症状
脚癣怎么治疗
体癣怎么治疗
圆癣怎么治疗

鱼腥草简介

鱼腥草(学名:Houttuyniacordata),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截儿根,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0~5cm,直径0.~0.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5cm,宽~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中文名鱼腥草分布区域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门被子植物门目胡椒目属蕺菜属别名岑草、蕺菜、菹菜、紫背鱼腥草、紫蕺、菹子、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折耳根、臭腥草。中文学名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cordataThunb.界植物界纲木兰纲科三白草科种蕺菜亚纲木兰亚纲拼音yúxīngcǎo内容简介

鱼腥草(herbahouttuyniae),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排脓消痈,利尿消肿通淋的作用。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喉蛾,热痢,疟疾,水肿,痈肿疮毒,热淋,湿疹,脱肛等病症。

形态特征

鱼腥草为多年生草本,高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

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厘米,雄蕊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毫米,顶端开裂,具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形。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鱼腥草是治肺痈之要药。

培育方法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阴湿或水边低地,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在-15℃可越冬。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种子发芽率不高,发芽适宜17-5℃变温,发芽率为0%左右。根茎繁殖:春季将老苗上的根茎挖出,选白色而粗壮的根茎剪成10-1cm小段,每段带个芽,按行株距0cm×0cm开穴栽植,繁殖,覆土-4cm,稍稍镇压后浇水,1星期后可生出新芽。分株繁殖:4月下旬挖掘母株,分成几小株,按上法栽种。

田间管理

栽种后注意浇水,需保持土壤潮湿,出苗后,要勤除杂草,地上部封垄以后,可以不进行锄草,以免锄伤根苗。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肥力适中,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好地块后,彻底清除杂草、碎石,深耕晒垡。栽植前耕翻耙平,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施足基肥,每平方米均匀撒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kg、草木灰--00kg(或硫酸钾15kg),做到地块疏松、肥沃、平整。

二、适时播种

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晚霜结束后栽植,通常采用地下茎进行无性繁殖。选择肥壮的种茎,用消毒好的刀具切成5--10cm长,保证每段有--4节。在畦面上开宽15cm、深0cm的栽植沟,将种茎按5cm的株距平放于沟内,覆6--7cm厚细土,并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土壤湿润的不需浇水,土壤干燥时适时灌水,15--0d即可萌发出土。

三、田间管理

在鱼腥草整个生育期内适时排灌,保持土壤湿润而畦面不积水。前期不需追肥,茎叶生长盛期每平方米适时追施尿素10--15kg,喷施壮茎灵使鱼腥草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并禁止浇灌被污染的脏水,禁止施用垃圾、污泥、未经无害处理的人(畜)粪尿、硝态氮(硝酸铵等)和以硝态氮为原料的复(混)肥,采收前0d内禁施任何肥料。

有机种植1.选地与整地: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疏松和肥力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折耳根最好。折耳根种植-年后,需轮换地块。使用地预先彻底清除杂草,碎石,深耕0cm~0cm细耙,于栽种前再浅耕一遍,四周开排水沟。

.种植材料准备:经农户多年实践,有机折耳根种植需要玉米秸秆~公斤/亩、普钙~00公斤/亩和沼液0~60担/亩。折耳根种茎应选择生长1年以上生长粗壮肥大、节间长、生长整齐、无有害生物为害的根茎,每亩需折耳根种茎~00公斤,种植时将折耳根种茎切成5~10cm长的小段,保证每段有~4节。

.折耳根种植:有机折耳根全年均可栽种,一般最好选择春季(~月)或秋季((10~11月)栽种最佳。坡地栽种折耳根要求采取横坡种植,有利于保水、保肥。首先根据要栽种地块的横坡走向进行开沟,沟宽15~0公分、沟深0~5公分。然后在沟中均匀地撒播折耳根种,然后覆盖农家肥、撒施普钙、覆盖玉米秸秆、并淋沼液,接着用细泥土覆盖-厘米,最后再淋沼液。

4.田间管理:有机折耳根种植地块若有杂草生长,应及时人工拔除,每年除草~4次,时间5月~8月底。种植一亩有机折耳根需投入人工除草用工0个工。折耳根种植后出苗时后,初夏(5月~6月)在茎叶生长旺盛时,看苗追肥,若苗长势差,需及时浇施一次沼液,就可等待采收。折耳根有时会发生白绢病、茎腐病、叶斑病,并受地老虎、斜纹夜蛾、红蜘蛛等危害。百宜乡村民通常使用以农业措施对折耳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清除植株病残体、实行轮作、人工捕杀害虫和施用沼液防治病虫害。

5.采收与初加工:有机折耳根栽种8个月后均可随时进行采收。采收时先将折耳根从地里挖出,经过清洗、剔出杂质和不能食用的老茎,按老嫩程度进行分级,再按一定重量捆把,就可运到集市零售或农贸市场批发。

6.效果分析:百宜乡有机折耳根种植是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种植一亩折耳根需投入种折耳根种茎、肥料、人工(含人工除草用工)等共计0元,采收时可收折耳根鲜茎~公斤,按市场价.00元/公斤计算,每亩收入可达~元;若在采收根茎前将其地上部份采收、晒干,卖给制药企业,每亩可收获折耳根干茎叶00~公斤,每公斤折耳根干茎叶可买1.50元,又可收益~元。百宜乡农户种植有机折耳根平均收益为元/亩。按照有机种植技术种植的折耳根白嫩、节长、口感好,倍受消费者青睐。有机折耳根种植地块,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易耕作,下茬作物长势良好。

中药属性入药部位

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性味归经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禁/宜人群

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炮制方法

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地理分布

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常可在野地、路旁、庭园树下等较阴湿的地方发现,大片蔓生。该植物中国南方各地较常见。

功能

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

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采收和储藏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洗净,阴干用或鲜用。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全草含挥发油,其中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即鱼腥草素,Decanoyl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aldehyde),-十一烷酮(-Undecano-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和d-柠檬烯(d-Limonen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ketone)、癸醛(Capricaldehyde)、癸酸(Capricacid). 花、叶、果中均含有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瑞诺甙(Reynoutrin)、金丝桃甙(Hyperin)、阿夫甙(Afzerin)、芸香甙(Rutin).

尚含有绿原酸(Chlorogenic)、棕榈酸(Palmitic)、亚油酸(Linoleicacid)、油酸(Oleicacid);氯化钾、硫酸,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蕺菜碱(Cordarine)。

药理作用

1.提高免疫力

鱼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天后,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青霉素MIC为6.5-80mcg/ml,对流感杆菌为1.5mg/ml。普拜氏液体培养基上对结核杆菌H7RY株为16mcg/ml。在改良的苏通氏半固体培养基上则为5mcg/ml,其钾盐为1.5mcg/ml。

.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份。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复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而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并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不在挥发油部分,而在非挥发物中。

4.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亦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5.防辐射作用

鱼腥草是惟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如X光机和电脑操作人员,以及常看电视的人群。电脑一族必吃的防辐射食物。

6.和TMP配伍作用

和TMP配伍作用的研究,张永恒报道,0.75mg/ml鱼腥草组和0.75mg/ml鱼腥草-7.5mg/mlTMP配伍组对比(t=5.6)P0.,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性。0.75mg/ml鱼腥草素-7.5mg/mlTMP配伍组与7.5mg/mlTMP组对比(t=.78)P0.01,差异显着。说明二者合用的抑菌作用比单用为优,二者有协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无抑菌作用,0.1ml/ml鱼腥草挥发油-7.5mg/mlTMP配伍组和7.5mg/mlTMP组对比(t=4.)P0.,有极显着拮抗作用,说明鱼腥草挥发油能降低TMP的抑菌作用。

7.病原微生物作用

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鱼腥草煎剂抗菌作用不甚明显。

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对多种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等均有较明显的抗菌作用,但该种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则性质稳定而又保留其抗菌活性.中国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鱼腥草素,在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都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青霉素株、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较为敏感,卡他球菌、伤寒杆菌次之,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痢疾杆菌不甚敏感.对于小鼠的结核菌感染,鱼腥草素能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另外,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曲菌、着色霉菌、红色癣菌、叠瓦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鲨癣菌等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试管内对钩端螺旋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接作用时,能使钩端螺旋体活动减弱-死亡-裂解,并能推迟人工感染钩端螺旋体的豚鼠的发病期。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实验证明:鱼腥草抗流感病毒成分在非挥发物中.鱼腥草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用灌胃和滴鼻给药途径均有明显效果;但对脑心肌炎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明显保护作用。

8.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家兔及患者血清备解素水平。

9.抗肿瘤作用

新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效果可能与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水平有关.实验表明: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新鱼腥草素,其癌细胞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腹水量均有明显降低,而癌细胞内的cAMP水平却有增高。

10.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抗炎作用,亦能显著抑制人γ-球蛋白在Cu++存在下的热变性;鱼腥草素能显著抑制巴豆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HCA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染料渗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11.其它作用

鱼腥草油能明显拮抗慢反应物质(SRS-A)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对豚鼠回肠的收缩,并对豚鼠过敏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鱼腥草水溶液皮下注射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能抑制小鼠的自发运动,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对抗士的宁所致惊厥;0~40mg/kg静注于犬可使其血压下降40~50mmHg(5.~6.65kPa),并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鱼腥草煎剂能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并有镇痛、止血作用.腹腔注射对氨水喷雾所致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但无祛痰平喘作用。

1.毒性

鱼腥草毒性很低,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是1.6±0.g/kg,给体重17-0g的小鼠静脉注射1.5mg的鱼腥草素(相当于人体注射剂量的00倍左右),观察1周无死亡现象,且90%体重增加,经解剖亦未见病变发生。对犬静脉滴注8-47mg/kg不致引起死亡,剂量增至61-64mg/kg则可引起死亡,解剖可见肺部有严重出血和血栓。给犬皮下注射每日80-mg/kg,连续1mo,可见有大量的流涎,早期常出现呕吐,对食欲、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的影响。给犬灌胃,每日80-mg/kg,连续1个月,可见有大量流涎现象,早期常出现呕吐,另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曾有实验:目的评价鱼腥草注射剂的免疫毒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鱼腥草注射剂组(0.5mL/0g,1mL药液相当于生药材g)、牛血清蛋白组(0.5mg/0g)和生理盐水组(0.5mg/0g),静脉注射0d,第0天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分类,并进行免疫器官质量检测及脏器指数实验、溶血空斑实验(PF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抗体法),比较各组小鼠的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腥草注射剂组小鼠免疫器官脏体比下降、吞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溶血空斑数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鱼腥草注射剂具有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其免疫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临床应用

治疗肺炎:

取鱼腥草0克,桔梗15克,煎至00毫升。每次0毫升,日服~4次,痰粘稠量多时,并用5%鱼腥草煎剂喷雾吸入。治疗8例肺炎(大叶性肺炎11例,节段性肺炎8例,片状阴影8例,轻型支气管肺炎1例),细菌学检查均证实为细菌性感染,并除外过敏、病毒及结核因素。所治病例均于发病后4小时至日内开始服药,直至X线照片上阴影完全吸收为止,不加用其他药物。结果6例痊愈。阴影在服药后5~天内吸收(平均9.4天),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9天。另有应用1:1鱼腥草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毫升,每日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肺炎1例,痊愈9例。抗菌素在体内的作用原理与它们在试管内对细菌的作用不是等同的,除抗菌作用外尚有生理的防御性作用。

治疗肺脓疡:

用鱼腥草(干)每天1~两,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煎一沸即服用(不宜久煎)。治疗5例小儿肺脓疡,最短者用药1周,脓疡即吸收,仅留轻度胸膜增厚,一般均于周完全吸收。发热于用药后~8天下降至正常。在疗程第~天起大部患儿均出现较剧烈之呛咳,咳出大量脓痰,5天后咳即减轻,不再有脓痰,1周后仅偶有咳嗽。采用该品治疗能使痰臭味减轻,血象可在10天内恢复正常。如用鱼腥草0克,桔梗16克,加水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分次服,疗效亦佳。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每次肌注5毫升,每日~次;同时口服鱼腥草、鸭跖草、肺形草各1两的煎剂,成人每日1剂,小儿酌减;倘有咯血、咳嗽等症,可对症治疗。16例肺脓疡,治愈9例,好转7例,疗程~6个月;化脓性肺炎例,全部治愈,疗程10~0天。文献曾报道用鲜鱼腥草两捣汁内服,每日次,治疗1例肺脓肿合并脓气胸患者(不兼用任何抗菌素,不抽液),治疗第日痰量显著减少,咳嗽、气急明显缓解,并能起坐,治疗第天即能下地散步;共服药10天,摄片复查,两侧脓气胸均基本痊愈。

治疗慢性气管炎:

先取桔梗15克,加水约00毫升,文火煮沸10~0分钟,而后加入鱼腥草0克,再煮沸5分钟,过滤取汁毫升(如不足毫升,可以蒸馏水或沸水冲洗残渣补足)。每次0~0毫升,日服~4次。服药后咳嗽、咯痰均减轻或消失。或用鱼腥草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分注~个穴位(主穴:定喘、曲池);同时配合拔罐或针刺(主穴:身柱、膏肓)。周为一疗程。通过例的观察,对咳嗽、咯痰、气喘等症状均有效者占97.4,其中单独使用鱼腥草穴位注射的效果,不如穴位注射再配合拔火罐或针刺治疗者佳。鱼腥草的提取物-鱼腥草素,已能人工合成,可以制成片剂及注射液。片剂含10~0毫克,日服次,每次~片;注射液每次肌注4毫升(含量8毫克),每日次,均以10天为一疗程,可用两个疗程。鱼腥草制剂也可与三脉叶马兰或鹅柴浸膏片(鹅不食草及柴胡)合并应用。经数百例临床观察,均以单纯型的疗效较好,喘息型较次。使用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少数病人服药后偶可出现头晕、胃部不适、心窝部烧灼感等,不久能自行消失。

治疗痢疾:鱼腥草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次。

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鱼腥草克,白糖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治疗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克,每日次,每次~4片,小儿酌减。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扁圆形,皱缩而弯曲,长0-0cm;表面黄棕色,具纵棱,节明显,下部节处有须根残存;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展平后心形,长-5,宽-4.5cm;上面暗绿或黄绿色,下面绿褐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成鞘状。穗状花序项生。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营养成份

碳水化合物0.克

膳食纤维0.克

维生素A微克

胡萝卜素微克

维生素C70毫克

钙1毫克

磷8毫克

钾毫克

钠.6毫克

镁71毫克

铁9.8毫克

锌0.99毫克

铜0.55毫克

锰1.71毫克

显微鉴别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有较密的波状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5个;油细胞散在,类圆形,周围7-8个表皮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腺毛无柄,头部-4个细胞内含淡棕色物,顶部细胞常已无分泌物、或皱缩。非腺毛(叶脉处)-4(-10)个细胞,长-蛐00μm,基部直径约40μm表面有条状纹理。下表皮气孔、非腺毛较多。叶肉组织中有小簇晶微在.直径6-10μm。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取该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滴,置水浴中加热,显红色。

.薄层色谱

①取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洪试液。另取金丝桃甙少许,甲醇溶解后作对照液。分取供试品及对照品适量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乙醚-甲醇-水(4.5:1:1.5)展开,用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淡黄色斑点,紫外光灯下呈暗棕色斑点。

②取该品粉末g,加水10ml及8%氢氧化钠8滴,冷浸h,不断搅拌,滤过。滤液置于分流漏斗中,加醋酸乙酯10ml,7%盐酸溶液6滴,振摇5min,静置,分取醋酸乙酯提取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癸酸乙醛对照品,加醋酸乙酯溶解制成每1ml含mg溶液,作对照液。吸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苯-无水乙醇(7:)展开,喷以5%三氯化铁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药物应用鉴别

鱼腥草、败酱草、红藤,三药为清热解毒之品,消痈凉血力强,为治内痈专药。其不同之处,以应用部位来说,鱼腥草多用治肺痈,败酱草多用于肠痈,红藤多用于肠痈,红藤多用于肠痈及乳痈。

实验数据

不同种质鱼腥草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提取并测定16份鱼腥草材料(含1份峨眉蕺菜)叶片总酚和黄酮含量,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以95%乙醇超声提取并测定16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鱼腥草材料以显色及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成分含量,DPPH、ABTS法测定抗氧化活性。

结果:16份鱼腥草总酚含量变异范围为7.01——15.0mg/g;黄酮含量变异范围为.56——11.0mg/g;DPPH法抗氧化值最小为84.7μmol/g,最大为48μmol/g;而ABTS法抗氧化能力的变幅为78.4——18μmol/g。以总酚和黄酮含量、DPPH法以及ABTS法抗氧化能力进行聚类分析,按欧氏距离大于70可将16份鱼腥草材料分为两类。其中Ⅰ类包含11份鱼腥草材料(含峨眉蕺菜),其总酚和黄酮含量低,抗氧化能力弱。Ⅱ类包含5份鱼腥草材料,其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总酚、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结论:16份鱼腥草材料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遗传背景所致;且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的材料多为染色体数目大于80者。

选方偏方

常用选方

1.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15克。研末,桑枝50克,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4.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克,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5.治痢疾:鱼腥草0克,山查炭10克。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6.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40~50克。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7.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8.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5克,水煎服。(《陕西草药》)

9.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10.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11.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常用方剂

1.治疗肺脓疡:鱼腥草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治疗痢疾:鱼腥草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鱼腥草克,白糖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鱼腥草(干品)~克入开水毫升,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日。

7.治疗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克,每日次,每次~4片,小儿酌减。

单方验方

1.扁桃体炎、咽炎:鲜鱼腥草泡水当茶饮,或烹食炒熟当菜吃。

.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0克,煎服。

.肺脓疡: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0克,甘草6克,车前草0克,水煎服。

5.多种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

6.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7.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0-60克,蒲公黄、忍冬藤各0克,水煎服。

8.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5克,盐肤木根1.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9.心动过速,无血压:鲜鱼腥草50克,煎汤后冲蜂蜜15克内服。

附方

1、蕺菜宁肺汁:鲜鱼腥草50克,略捣,绞取汁液。一日分次服。

《滇南本草》载本品“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本草经疏》治肺痈,则用“蕺捣汁,入年久之芥菜卤饮之。”

蕺菜自古为清热解毒、治疗肺痈的要药,故可单用奏效。芥菜卤有祛痰开胃之功,有利于排除痈脓,增加食欲,在治疗上亦有一定帮助,故可加用。

、蕺菜炖猪肚:鱼腥草10g,猪肚1具,将蕺菜放于猪肚中,扎定,以小火炖汤服食。

鱼腥草能清肺热、解毒,在实验上对结核病变又有一定治疗意义;猪肚能补脾以益肺。用于肺痨咳嗽盗汗。

、蕺菜山楂汤:鱼腥草60克,山楂6克。加水煎汤服。

源于《岭南草药志》。鱼腥草能解大肠热毒,并健胃消食;山楂能活血治痢疾,亦可消饮食。配伍应用,其效益佳。

4、蕺菜车前草汤:鱼腥草60克,车前草0克。加水煎汤服。

方中两者均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鱼腥草又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或湿热水肿。

5、风味蕺菜:鲜鱼腥草50克,用熟食油(或熟油辣椒),盐、醋、白糖、味精拌食。

食用方法凉拌做法1

:盐、酱油、醋、白糖、鸡精、红油、干辣椒、花椒面

鱼腥草食疗

1.将鱼腥草的老根、须掐去,留下嫩白根及叶片,用清水多洗几遍,洗净去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待用;也可以用开水焯一下。

.将干辣椒切成段,放到温油中炸至酥脆,发出香味,连同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

.将鱼腥草放到盆里,放入盐、酱油、白糖、醋、鸡精、红油、花椒面、炸好的辣椒油拌匀,即可食用,口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地域的不同着相应调整。

:麻辣酸甜,清淡爽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

:1.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

.冬春交际时其刚吐嫩芽,味道最佳。

凉拌做法

1.主料:鱼腥草50克。

.调料:精盐、味精、花椒粉、辣椒油、白糖。

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成段,再用盐水泡几分钟,放味精、精盐、花椒粉、辣椒油、白糖,拌匀即可上桌。

按: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做成凉拌菜对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肠炎等有一定疗效。

:鱼腥草性寒不宜多食。

鱼腥草蒸鸡

1.主料:嫩母鸡1只(重约0克),鱼腥草00克。

.调料: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姜片。

1.将鸡宰杀、去毛、内脏、脚爪洗净,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洗净血污。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段。

.取汤盆1只,放入全鸡、精盐、姜、葱、胡椒粉和适量清水,上笼蒸至鸡熟透,再加入鱼腥草、味精,略蒸即可出笼。

:此菜由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鱼腥草与温中益气、补髓添精的鸡肉相配而成,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温中益气的功效。可作为肺脓疡、虚劳瘦弱、水肿、脱肛等病症患者的辅助食疗菜看食用。

鱼腥草炒鸡蛋

1.主料:鲜鱼腥草克,鸡蛋4只。

.调料:精盐、味精、葱花、素油。

1.将鱼腥草去杂洗净切小段,鸡蛋磕入碗内搅匀。

.锅内油烧热,投入葱花煸香,放人鱼腥草煸炒几下,倒入鸡蛋一起煸炒至成块,加入适量水和盐,炒至鸡蛋熟而入味,点入味精推匀即成。

按:此菜是由鱼腥草与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鸡蛋相配而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的功效。可作为肺炎、肺脓疡、痈肿、虚劳出血、目赤、热痢等病症患者辅助营养食疗菜肴使用。

文献论述

1.《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6.《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7.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8.《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9.《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10.《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11.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食用

生吃鱼腥草不习惯的人,也可以先炒或炖汤。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鱼腥草的做法与鱼腥草的食疗保健:

一、调理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风热感冒、疱疹、泌尿系统感染等,一定要生吃,凉拌就可以。

二、预防风热感冒,炒着吃就行了。这种吃法较为温和,也适合体弱的人日常食用。正常人平时把鱼腥草当蔬菜食用保健也很好。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吃,这种吃法适合大多数人。鱼腥草性寒凉,老人和体弱的人,可以用炖鸡的方法。放点香油,还有润心的作用。对于缓解夏季心神烦躁很有帮助。

三、产妇在月子里第一次吃鸡的时候,一定要放些鱼腥草,可以预防产后风。

相关文化

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仅鱼腥草处于泥土中的根部为食部,凉拌味道极佳,其余部分不宜食用。

鱼腥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根茎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功效。鱼腥草主产湖南,而又以怀化市各县最多,其地下茎成为人们最爱吃的桌上佳肴。近几年,在一些城市的商店里,还出现了真空包装的袋装鱼腥草食品。公路边,还有人用稻田大片进行人工栽培鱼腥草,很多农民靠种植鱼腥草走上了致富路。其实,吃鱼腥草是有个由来的。那是从古沅洲(即今芷江)开始流传着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宋朝熙宁6年夏季,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泥沙淤塞,冲毁房屋,淹没农田,弄得沿河两岸侗民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传说雨停水退后,沿河两岸的侗民甚至牲畜大多患上了同样的一种病,整天拉稀。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没有人知道得的是什么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紧要关头,在白马滩侗寨(今芷江新店坪镇白马铺村)里,有一个张姓后生手持一把鱼腥草,对寨子里的人说:“这种草大概可以治这种病,大家不妨试试看吧。”

侗民们半信半疑,想了想,反正等死也是死,那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试一试也无妨。于是,侗民们就拖着病躯上山下地挖鱼腥草的根吃,果然病情见好。消息很快传遍了沅洲各寨,所有染病之人全都因吃了鱼腥草把病治好了。

原来,姓张的后生是因为他家常用房前屋后的鱼腥草喂猪,左邻右舍的猪都病了,惟独他家的猪没有发病,全家人都甚觉奇怪。由于他对草药也略知一二,他想:难道是吃了鱼腥草的缘故?难道鱼腥草可以清热解毒、通淋利尿?于是全家人试着挖鱼腥草吃。果然不出三天,全家人的病情大为好转。

从此,沅洲侗民对鱼腥草特别珍爱,觉得越吃越好吃了。吃的方法也越来越讲究,把鱼腥草在地下茎洗净切短,拌上烤香的辣椒粉、生姜、芫荽、葱蒜、味精、香料、食醋等。就这样一直吃到今天,吃出了一种传统美味,吃出了一道药食同源的佳肴。

从前有一对小夫妻,对双目失明的母亲不孝。一天老人高烧不退,咳嗽吐脓血,儿、媳俩人认为她是装病折磨后辈,并不理睬。缠绵病榻的老母,边呻吟边苦求:“你们就弄点鱼汤给我喝吧!”儿、媳俩人一听满头冒火,私下咒骂:“老不死的,还想吃鱼,鱼多贵呀,全不为后辈着想。”无奈老母声声呼唤要喝鱼汤。小俩口一商量,去后山扯了一把有鱼腥气味的野草,煮汤给老人喝。她眼睛看不见,但入口有鱼味,就说:“鱼汤好鲜呀!”就这样连续喝汤多日,竟然大病痊愈,小夫妻俩却感到莫名其妙。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1、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4、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食疗功效

1、抑制流感:鱼腥草全株均可入药,对流感病毒、肺炎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解毒、清热、镇痛、止咳、顺气、健胃等医疗作用,外用可治疗疥癣、湿疹、痔疮等症。

、乌发:鱼腥草可促进头发生长,合白发变黑,且有滋补强身之效。

、抵制细菌:鱼腥草中含于腥草素等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4、增强免疫力:鱼腥草素和鱼腥草煎剂均能明显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进机体免疫功能。鱼腥草所含大量钾盐有利尿作用。

5、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鱼腥草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冉生,有助于镇痛、止血、止咳,作为药物主治肺炎、百日咳、气管炎、乳腺炎、中耳炎等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可能涉及药品内容,本文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医嘱。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shaonq.com/txzmzl/114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