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究竟红眼病是什么,怎样治疗和预防红眼病?请看专家分析——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
红眼病是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俗称,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病。发生了红眼病后,主要是在眼球的结膜和角膜发炎。所谓结膜是眼球的白眼仁部分,而角膜是眼球的黑眼珠部分。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其主要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其他还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萨奇病毒等。
红眼病起病急、症状重,常常双眼先后发病。主要表现为眼红、疼痛、畏光、烧灼,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有少部分病人可以出现角膜感染。患者自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畏光症状可随之加重。这时的治疗很棘手,往往病程延续很长时间,甚至有的超过半年不愈合。有些病人还可能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儿童还会出现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症状。由于患者发生红眼病后眼部的炎症很重,因此,即使患者疾病已愈合,但由于泪腺和副泪腺损伤,患者往往也会有眼干的症状并可能持续3~6个月,患者自觉眼部干涩和异物感。
要用抗病毒眼药水治疗
一旦眼睛发红,应用常规抗菌眼药水点滴1~2天。如果不缓解,医院检查,明确诊断,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由于该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因此治疗上应该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腺病毒的药物,而且本病具有自限性,就是消灭病毒主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所以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可能的合并细菌感染。
临床上一般给予患者抗病毒眼药水和眼膏,以及抗菌眼药水。常用抗病毒药包括阿昔洛韦眼药水、更昔洛韦眼药水和眼用凝胶,以及吗啉双胍等。抗菌眼药水有妥布霉素和氧氟沙星等。晚上睡前可涂眼膏。每次点药前需将眼部的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不要擅自中断治疗,待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初期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水。当分泌物多时,可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
另外,急性结膜炎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有些患者即使眼部炎症消失,但是仍然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的眼部干涩和异物感,这时可以给予患者人工泪液眼药水以缓解症状。如果发生视物模糊、出现角膜炎的情况,可以给予患者一定量的辅助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普拉诺芬眼药水,甚至低剂量使用激素类眼药水,如氟米龙眼药水,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但是,由于激素类眼药水有一定的副作用,故需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专家介绍潘志强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眼角膜科主任,眼库主任
眼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专业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眼科杂志》和《国际眼科纵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和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角膜病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以角膜移植、眼表创伤修复、感染性和免疫性角膜结膜病治疗为重点。科学研究领域侧重于角结膜干细胞生物学、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和治疗等方向,同时兼顾眼库技术、组织器官保存等方面工作,曾主持制定了卫生部“眼库管理”标准。
迄今共发表眼科学特别是角膜病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8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32篇;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资助,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项,入选年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
来源:健康报
责任编辑:邢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