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梅雨性格多变,脾气有点难以捉摸。它既可以是“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也可能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还有可能中间放晴,然后“上午蒸了下午煮,狗都热得要中暑!”
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节养生:
1、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2、注意劳逸结合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
3、合理饮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必要时可服用健脾化湿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
4、脾虚者要尽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黄瓜等瓜果,因为这些水果可以驻湿,会导致体内湿热加重,导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碍。
5、儿童的自制力较差,过食冷饮或瓜果会造成脾胃阳气受损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所以,在梅雨季节,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饮的摄入。
连续的阴雨天不但给出行带来不便,还会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甚至诱发不少“梅雨病”。那么,有哪些疾病需要格外注意?又该如何防范呢?
黄梅天太潮湿食物易霉变
黄梅天温度高湿度大,食物易霉变,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或患上胃肠炎。某医院消化内科黄主任提醒市民,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放,冰箱里食物不能存放太久,尤其是蔬菜不易摆放时间太长,建议当天做当天吃完。
梅雨期防生“癣”谨防皮肤过敏
进入梅雨季节,皮肤也容易“发霉”。由于天气温热潮湿,人体易出汗,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手足癣、股癣、汗斑等皮肤病多发,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应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解放军第医院皮肤科杨海平主任提醒,一旦发现霉菌感染应尽快治疗,以免并发感染。另外,梅雨季节也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患有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的患者要谨防复发。
小心关节痛“找上门”驱寒保暖很重要
梅雨季苦了不少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关节不好的患者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尤其老年人易犯腰腿疼痛、关节疼痛。解放军第医院中医科梁卫主任说,阴雨天气要避免淋雨,不要去潮湿阴冷处,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驱寒保暖。
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市民将空调温度打得很低,专家提醒,阴雨天不能贪凉,不要在空调房待太久,也不要对着空调吹。如果发生关节疼痛,可采取贴膏药、外涂红花油等方法缓解酸痛,若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梅雨季该这样“衣食住行”
湿热难耐的日子里,吃点什么能让我们更加适应这个气候呢?一方面,建议大家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扁豆、薏仁、冬瓜等。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薏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这个季节,可以用金银花、甘草、菊花等泡茶喝,有清热解火的功效,还能利湿。此外,诸如百合、山药,也有补脾肾、利湿。从效果上看,百合具有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的作用;山药可以助消化,治疗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腹泻等效果较好。
另一方面,除了吃利于除湿的食物外,还需要少进食“湿热”的食物。比如油条,炸鸡翅等油炸食品,还有烧鸡烧鸭等烧烤类食品。此外,炒菜时油温过高,也会使食物的湿热气焰增长,而蔬菜中的洋葱、韭菜等也是容易滋长湿热,肉食中的牛羊肉也是不适宜在梅雨季节吃。
梅雨季湿度大,专家建议:房间多通风,天晴时及时曝晒家中的被褥、衣服。平日可在床下、墙角等阴暗角落放一些生石灰吸湿。
何时开窗通风,有讲究。清晨7时-8时空气流畅、傍晚5时-7时空气湿度低,这时开窗通风最科学。
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增强体质和抗病毒能力。可以进行游泳、跑步、打拳等锻炼活动,也可以到户外走动走动散散步。运动时要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
每年的梅雨季虽不长,但在这特殊时节。大家要按时休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梅雨季节天气潮湿,湿气较重,会影响人的食欲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参考下小编总结的梅雨季节养生小知识,看看梅雨季节吃什么,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多运动,才能在阴湿多雨的梅雨季节有着好身体和好心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