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菌疹类似于中医里面的“脚丫毒”,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头癣、足癣等)释放循环的真菌抗原,由血流带至皮肤处,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应性皮肤损害。“脚丫毒”的病名出自《外科启玄》,后世医书续论不多。
癣菌疹是一种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是因为病人对自身的癣病灶(80%以上为足癣)释放出的真菌代谢产物过敏,而引起的皮肤病变。15%左右的癣病患者会发生癣菌疹。癣菌疹的皮疹表现多样,常见的为湿疹样癣菌疹。多发生于小腿、大腿或手掌、手指,红斑、丘疹、水疱呈对称性分布,患处略肿胀,剧痒或触痛。如果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出现脓疱,严重者有发热、厌食、表浅淋巴结肿大、血中白细胞增多。除上述表现外,还可见小腿丹毒样癣菌疹、荨麻疹样癣菌疹、环状红斑样癣菌疹等。癣菌疹在临床上基本可分为三型:
1.急性播散型癣菌疹:常为毛囊性、苔藓样或鳞屑性损害。主要分布在躯干、呈针头大的苔藓样丘疹,常形成环状鳞屑性斑片。原发损害部位可出现小水疱。较少见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损害。急性播散型多见于头癣患者,可伴有发热、厌食、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以及白细胞增多等。
2.疹样癣菌疹:主要见于足部真菌感染,可在手掌及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可见继发性细菌感染,局部一般找不到癣菌。
3.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游走性栓塞性脉管炎、丹毒样及荨麻疹样癣菌疹,实际上这些皮肤病也都是疹样癣菌疹的各种不同表现,只是非水疱性,且不只局限于手掌及指侧。
医院的专家人癣菌疹是湿热内蕴,郁久化毒,循经流注于四肢或全身,凝结不散,毒溢于皮肤而成。根据癣菌疹的病因病机分析,中医治疗癣菌疹的主要方法是:清热解毒除湿。在治疗方法上应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分为湿热蕴结、湿热化毒、两种类型。
1.湿热蕴结:皮疹以丘疹、丘疱疹为主、疱破则有渗出、糜烂的现象,自觉痒痛相兼,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濡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2.湿热化毒:皮疹以红斑为主,局部焮赤红肿,自觉痛重于痒,伴有发热、畏寒、食少、倦怠,舌质红、苔黄微干,脉细数。
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消肿
根据癣菌疹的临床表现,结合癣菌疹的原发真菌感染部位可找到病原性真菌,另外,患者对癣菌素皮试常呈阳性反应。癣菌疹有时可以与汗疱疹、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脉管炎、丹毒、荨麻疹等相混淆,临床上应根据其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预约或咨询挂号白癜风检查到中科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