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沾满晨露的稻田里,谷穗沙沙响。大人们弯腰忙碌,却不忘捕捉肥硕的蚱蜢,用草茎串挂在草帽上。我在一旁等待收获,随后将它们放在火上烘烤……那是乡土间悠长的美味,是我对于乡村童年的美好回忆。我因而热爱田野,乐于留连其间,不论是春还是秋。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为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标。
——生态旅游学会(ThEcotourismSocity),年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腊月廿一)7:09
迟疑指间指尖上的一只花姬蛙(学名:Microhylapulchra)。这是一只体长约10毫米的幼蛙(成蛙约30-50毫米)。此刻,在距离地面约80厘米的高度上,它犹豫着是否纵身一跳。事实上,它的弹跳能力非常惊人,能轻易跃出毫米的高度。如果你想将它围拢在手掌里,动作要快。
花姬蛙生活在森林的边缘地带,藏身于河边、田边、菜地、草垛等处。主要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取食小型昆虫,如蚂蚁和白蚁。该物种目前无危,但中国民间也会大量捕捉用于泡酒入药,以求活血祛瘀、祛风除湿。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7:05
陌上花开田埂上的大波斯菊(学名:Cosmosbipinnatus)。这一原产墨西哥的高原植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常常以花海的形式出现。如今,中国的西北高原和东南平地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品种和颜色众多。
受流行歌曲的推动,人们常将波斯菊称为格桑花(藏语:格桑梅朵),但后者实为对一系列象征格桑(意为美好时光、幸福)的花儿(又如翠菊、金露梅、高山杜鹃等)的泛称,并非特指。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7:05
农耕文化田间,以农耕为主题的稻草艺术造型。该作品为当地的一家乡村度假酒店所有。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但稻米作为主要粮食则是明朝中后期的事,其时南方汉族广泛种植灿稻。
陌上花正开,田中雨新足。
——明·胡俨:《春晴纵步》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1:41
土膏脉动活跃于田间湿地的青蛙蝌蚪。不同于蟾蜍蝌蚪的深黑色。近日频繁的阵雨天气对水稻的生长非常有利,这一现象呼应了“谷雨”(4月20日)节气。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在亚热带的广东,播种要更早一些。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1:39
发现蝌蚪女童观察着水中的小蝌蚪。从利用尾巴游动的“鱼”变成借助四肢爬行和跳跃的蛙是一个奇妙和充满想像的过程。不过,并非所有的蝌蚪都来源于蛙妈妈。充当蝌蚪妈妈的角色的还有蟾蜍、蝾螈或蚓螈一类的两栖动物。其中,蚓螈的蝌蚪幼体最终也没有长出四条腿来。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2:11
小心翼翼女童尝试用塑料筛子来捕捉蝌蚪。把小蝌蚪养成小青蛙是很多孩童会有的想法。蝌蚪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些山区被作为食物,尤其是个体可达10厘米长的红点齿蟾(学名:Orolalaxrhodostigmatus)的蝌蚪。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7:43
凌波微步一只水黾(学名:Grrida)和一颗蒲公英种子。水黾在水面上滑行的速度可达每秒1.5米,能迅速捕食落入水中的小昆虫。其较短的前腿用来捕猎,长长的中腿充当船桨,后腿则控制方向。当下正是它们活跃的繁殖季。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7:36
轻盈照水停留在水稻秧苗上的青纹细蟌(学名:Ischnurasngalnsis),这是一只绿色型(胸侧)的雄虫。青纹细蟌是最常见的池塘豆娘之一,它们以蚊蚋为主食。豆娘体形纤细,静止时翅膀折起。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6:33
适时施肥农妇正在抛洒化肥。在水稻秧苗分蘗期(长出第一节稻茎)施肥是保证其成长健壮的关键步骤。“秧好一半禾”,水稻秧苗的好坏,对水稻的产量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适量施用化肥,那么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令人不安的现实是目前中国已有大半的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千克/公顷。这会对土壤和水体带来破坏,进而危害生物多样性。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5:59
双飞双栖电线上的一对在斑腰燕(学名:Hirundostriolata)。它们警惕着我的出现,但并不像其它鸟类那样害怕地飞走。这与其习惯在人类经常出没的屋檐下筑巢有关。斑腰燕生活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不需要在食物短缺的季节迁徙。也许是优美的飞行和独特的窝巢建造技术折服了人类,燕子是少数亲近人类却不必担心受到伤害的鸟类之一。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5:59
红肩粉蝶一只报喜斑粉蝶(学名:Dliaspasitho)在鬼针草(学名:Bidnspilosa)的花间留连。它们以吮吸花蜜为生,并喜欢在檀香科的寄生藤和桑寄生科的鞘花上产下后代。粉蝶翅鳞所含的色素是毛虫时期所吃食物的副产品。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1:54
旧时农家往日的农家建筑——砖木结构的瓦房。左侧一所,由土胚砖构筑的墙体已经坍塌。右侧一所使用的是较为坚固的粘土砖。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春夏秋冬行好运,东西南北遇贵人。相比于现代建筑,历史久远瓦房显得简陋,但它们的线条和色彩更能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1:54
权宜之计山坡耕地上,村民用来安放先人骨灰的陶瓮。中国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坟墓,而中国传统习俗上又注重入土为安(厚葬),故这一做法应为权宜之策。
小时候,见到墓地惟恐避而不及。死亡、幽灵、荒郊野岭,对于孩童来说,充满邪气和不可预知的恐惧感。如今,我却在各处拍下它们。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7:00
罗浮山麓乡村里的丘陵山地,地属罗浮山(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东北麓。相比于前图的旧时农家,新式的建筑在环境中多少有点突兀感。这里紧贴北回归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带来了丰沛的降雨,植被茂密。图片的中间有一大片标志性植物:香蕉。
此处为广东省一级水源涵养区,雨水在地势的作用下,向南分流至邻近的显岗水库。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6:51
山地养鸡山脚下的一处养鸡场。土鸡在户外活动,以杂草和小虫为主食,较健康且食料成本低。虽然长得慢,但成活率高且兼具野味,售价也较高。
受H7N9禽流感疫情高发及病毒变异现高毒性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养鸡业倍受打击,多地相继关闭活禽交易,鸡蛋价格也一度暴跌。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7:00
移花归去一位年长游客从山上挖了一株山菅(学名:Dianllansifolia),准备回家种植。尽管有着“山菅兰”和“山兰花”的俗称,但它并非兰科植物。山菅的另一俗称是“老鼠怕”,这意味着它毒性不小——民间将茎和叶捣汁,辅以饵料,用作鼠药。“是药三分毒”,其根状茎毒性较小,可治疗腹痛。磨成粉状外敷则可用于治疗脓肿、癣、淋巴结炎等。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7:21
山果红熟蓬蘽(学名:Rubushirsutus)的聚合果。可食,味道近似草莓。很多悬钩子属(学名:Rubus)植物都有着类似的果实,比如:覆盆子和空心泡。它们被统称为“木莓”——灌木所结的莓果。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7:23
山花嫣然盛放的野牡丹(学名:Mlastomacandidum)花。低海拔山林中酸性土常见植物。如今已被作为园艺花卉栽培。全株可入药,作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消积利湿、消食止痢之用。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9:03
稻田酒店夜幕初临的禾肚里稻田酒店。占地面积余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废弃的小学校舍——2栋双层框架混凝土建筑——改建而成,配套建筑了大堂、后勤、餐厅和书屋(多功能),以及三所独立田舍。图中灯火通明处为餐厅。ArchDaily中国的网上资料显示其主导设计者为广州共生形态设计集团。设计总监为现年39岁的彭征,彭的一个知名代表作品是“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竹别墅”。酒店设计“倡导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尊重土地生态文明,不做新城,不做桃花源,要做现代文明下的诗意栖居,同时避免过度商业与浮躁,避免低端同质化开发。”(ArchDaily中国)
资料显示该酒店业主为璞玉兰旅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于年9月开始规划设计,年10月投入试运营。整个度假区的定位是:集生态旅游、农业体验和休闲度假于一体。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9:18
曲径通明通往书屋(图左)、办公室和大堂的曲折木桥。桥的下面是稻田,可以听蛙听声。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9:22
绰约身影酒店北楼。透过竖向排列的竹帘,服务员的身影隐约其间。“竹帘疏密开合赋予了变化的可能。于外朦胧半透,于内光影如织。”(ArchDaily中国)这是设计者期望达到的效果。此楼在原学校建筑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间墙,重新划分空间以实现客房功能。酒店共有30间风格迥异的农耕主题客房及3栋独栋别墅(田舍)。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20:18
准备起跳稻田里的一只泽蛙(学名:Fjrvaryalimnocharis)。在手电筒灯光的照射下,警惕地压低身体,处于起跳的准备状态。其身上有明亮的背中线,但非所有个体都这样,实际花纹和颜色多变。在广东,珠三角地区俗称其为田鸡,潮汕地区俗称其为水鸡。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20:34
第三阶段已长出四肢的青蛙蝌蚪。蝌蚪通常在孵出50天左右长出后肢,之后再过约15天长出前肢。接着的40天里,尾巴逐渐被体内的溶酶体吸收掉。期间,其呼吸系统也经历了由外鳃变内鳃、再变为肺的过程。
蛙类从其祖先肉鳍鱼进化至今,已经花了三亿七千万年。近年来,它们的数量正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原因不甚明了,或涉及本地与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因素:水生污染、壶菌感染和气候改变。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28
早起人儿孩子起床后,在玻璃窗上写下的“早上好”。镜像书写是为了让窗外的人能顺利阅读。相比于城市,山地乡村夜间的室内外温差大得足以在玻璃窗上形成一层水雾。
旅行总容易让人醒得更早,这似乎是身体在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迫切而自然地期望着新的一天尽快到来。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15:14
温暖被窝被窝里的一只手套袋鼠毛绒玩具。这是一间以节气“端午”命名的双床房,平日价格为元,周末价格为元。
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广州共生形态设计集团的设计要求和业主发生了冲突,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完工后的室内装修部分改由其他设计方负责。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41
新增廊道从连接南北楼天桥上眺望的景象:近处的中庭、远处的稻田和山峦。这里原本是两栋校舍。右侧南楼北面新增光影廊道(曲线屋顶部分),解决入户交通,并设计可直通屋面观景亭的阶梯。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44
观景天台南楼屋顶上的观景台(星空花园)。
趁朝雾渐稀,晨晖初动,晴光一隙……花深处,隔帘径曲,乍已透春色。
——赵尊岳(—)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44
融为一体从南楼屋顶东南望所见的景象。近为的酒店内庭(原小学操场),中为三栋独立小别墅(农舍),远为稻田、公路和山峦。
负责任的设计就是项目完成以后,对环境和周边的居民都能否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而不是破坏环境,更不是直接把居民迁走。它是希望形成一个共融共生的结果。
——彭征(高级室内建筑师)接受太平洋家居网(PChous)采访,.5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50
遥相呼应酒店内庭。建筑物连续起伏的屋顶(覆瓦)设计,与当地错落山峦轮廓遥相响应。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6:52
变身阳台酒店内庭。左上为南楼,原校舍走廊改造为面向稻田的景观阳台,建筑立面采用竹帘作为表皮覆盖。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5:32
稻鸭共育一群幼鸭在稻田里觅食。稻鸭共育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害虫、杂草,减轻纹枯病。鸭子既采食田间杂草和害虫,也采食水稻的老弱病叶和嫩小分蘖,抑制了病原物和无效分蘖。其排出的粪便更是优质的肥料。在频繁穿梭活动中,它们帮助疏松了土壤表层,并改善了田间的通风条件,由此而促进了水、肥、气的交流。
自然与淳朴构成整个场地的基调,悠闲与宁静是这里的灵魂,乡土生态和农耕文化是这里的生命,是场地最为宝贵的资源。
——广州共生形态设计集团,ArchDaily中国网,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3:07
晾晒翅膀一只金黃蜻蜓(学名:Orthtrumglaucum)停留在美人蕉的叶缘上,享受着雨后短暂的艳阳。蜻蜓是中国古代诗人和画家表达情绪与传达物候的常见借用物。如:“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唐·刘禹锡),“绿阴满径蜻蜓小,正是梅黄欲雨时。”(宋·叶茵)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5:14
水边田舍阳台朝东,面对田野的3栋独立别墅(田舍)。入住价为平日元,周末1元。临近阳台的水沟里种着适合湿地生长的美人蕉(学名:Cannaindica),水里是生长着睡莲和大薸。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3(星期日)10:58
最小茶馆酒店外面,景观栈道上的展览装置——“回归”茶馆。其创作者为广东汕头人陈辅立,陈称其为世界上最小的工夫茶馆。年方30的他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年开始在该校开设“回归”茶座。校长陈晓阳为其题写牌匾。
图中茶馆为3.0版,年11月开始在此展示。4平方米见方,2.7米高。可拆卸,可移动,四面门可推开的。门的一副对联写着:回去观茶,茶气中吸收天地灵气;归来品茗,茗壶嘴流淌朋友情谊。
广东·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河肚村·.4.22(星期六)17:41
前耕后读酒店靠近大堂一侧的书吧。设计方原计划在外面的稻田中为游客和孩子建造一个书屋,作为纪念河肚小学的公益建筑,但最后退而求而次变为书吧。“不过还是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前耕后读’的田园生活。”(“共生形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