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中医:红豆篇
红豆生南国丨寄情且疗疾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树亦称“相思树”,常绿乔木,产于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福建、云南、江西、台湾等地。种子叫“红豆”“相思子”“鸳鸯豆”等,色艳若血,晶莹剔透,质坚如钻。相思树的枝、叶、茎、根、种子皆可入药。
古往今来,创作、吟诵“红豆”的诗词歌赋数量繁多,佳篇更是比比皆是。诸如:“红豆一颗胜千言”,“何人抚案幸红豆,寄语丽人别后”,“相思红豆种何方?佳期已过场”,“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等等。曹雪芹《红豆曲》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这些吟诵诗词中,尤以唐代诗人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最为著名,千古传颂。
红豆凝聚着许许多多的喜庆欢愉和凄美故事,备受人怜,深惹人爱。《述异志》载:“昔战国有民众征戍秦,久不返,妻思而瘁。既葬,塚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名相思木,结其子即相思子也。”
堪称“情种”的相思树,也是治病疗疾的一味良药,《千金方》《本草纲目》等皆有记载。其味辛、苦,性平,有毒,归心、肺经,主治内外科诸疾患。根、茎、叶能生津润肺、清热解毒、利尿,可治疗肝炎、支气管炎、咳嗽痰喘、咽喉痛等。相思子能通九窍、消肿、杀三虫、治蛊毒,可治疗经脉损伤、呕逆吐食、膈气反胃、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等,外用可治癣疥、痈疮、湿疹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相思子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据史料载,宋仁宗赵祯患腮痛肿硬之症,御医屡治不效,下诏求医。一道士揭榜进宫,用相思子研末与鸡蛋清调糊制成“万应解凝膏”,药到病除。年,近代著名民主革命人士胡汉民赴小吕宋筹措革命活动经费。其间因气候炎蒸,呕吐头晕,遽然病倒。华侨周容甫之女将自己收藏的5枚红豆赠予胡汉民,并告知:煎汤饮之,病可霍然。胡汉民依言试之,很快痊愈。
红豆既是我们常用的食材,也是寄托了相思的相思子,更是一味救人良药。它的美在于质朴中内含深情,就像冬日里熬给心爱人的热粥,热粥暖人胃,关切暖人心。
所谓颗颗皆是离人泪,盼郎归,郎不归。那颗颗红豆,像极了心里才会流出的热泪。古有王维诗云“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然而这份相思,又有几人知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