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了大半个月,满妈终于迎来了曙光:这几天满满不仅出院了,满爸也归来了!满满获得出院许可的那一刻,满爸刚好航班落地北京,我们仨终于顺利在家“会师”,感慨万千。
回到家的感觉真好!能好好洗个澡,躺在自己的大床上,我真是说不出的感恩。就连满满的眼睛里也闪着小星星,出院后家里的一切都是彩色的,心情一片大好。
不过出院了不代表完事大吉。满满在血象复查中,确诊了这次肺炎除了细菌感染和乙流病毒感染,还有支原体感染(比值为1:,正常值应低于1:80)。所以,回家后满满还要继续服药治疗,做雾化,以及体温症状监测,远离密集人群,保持清淡饮食。
目前满满一切稳定,身体和食欲也在一点一点恢复,我终于能松口气,抽时间和大家聊聊天了。说真的,我真想再歇业一段日子,好好缓一缓,但又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一次肺炎的经历。
短短7个月内,这已经是满满第三次得肺炎了,问了一下周围的妈妈,都没有出现像我家这么高频率得肺炎的情况。对此,我是非常崩溃的,明明已经非常在意,但还是频频中招,真是应了大夫那句:“得过肺炎的孩子,再次得肺炎的风险会大幅度增加。”
从第一次的肺炎之后,只要满满咳嗽且伴随发烧,就都会走到肺炎的路上,而且过程异常的相似:先是发烧咳嗽,就医后依然不退热,再检查就是肺炎。
上次肺炎前期,医生就告诉我,如果孩子高烧不退很容易转肺炎....然后几天后满满就肺炎住院了。这一次,我牢记了医生的提示,在满满发烧的转天上午,医院听诊、验血(主要是为了听诊)。
不过,当时因为满满发烧不足24小时,血象只检测出白细胞轻微上升,其他一切正常。加上听诊心肺没有问题,我们只能采取防治措施,口服3天阿奇霉素(病因不明下的用药策略,可治疗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引发的肺炎)和易坦静(排痰),回家再观察。
因为满爸出差,我极其担心孩子的病情蔓延,特意向医生交代了满满两次肺炎的病史,问有没有防止肺炎的办法。
医生给了我一个特别无奈的回复:“这个没有任何办法,如果能退烧、止咳,那就是没事了。如果三天不退烧,医院听诊,复查胸片,确认是否转肺炎。”
听完之后,我特别无力,就感觉这是在等孩子发展成肺炎一样,什么都做不了。(这次病,我就有强烈的预感又是肺炎,所以内心十分焦灼。)
回家后,满满的体温反反复复,咳嗽也不见好,似乎有更严重的趋势。我不敢耽搁,医院挂急诊。急诊大夫听诊后觉得问题不大,但为了保险起见,我坚持要拍胸片,果然X光显示是肺炎了。
后面的发展就有点奇怪,当班大夫看了片子觉得肺炎不严重,说是肺炎早期,去门诊输液(头孢)就好。可第二天再去挂水,接诊的门诊大夫又说满满这个肺炎不算轻,应该住院治疗,但是不住院也可能恢复,只是住院治疗更全面,然后就让我们自己选择。
当时,我就被大夫的不同态度给弄懵了,到底是严重还是不严重?到底该住院还是不住院。最后,我选择先去把今天的液输完再观察一下,再不退烧就住院治疗。
可在输液过程,满满体温就飙升到39.8℃,本来精神状态很好的孩子开始打蔫。我一看这不能再拖了,赶紧要求住院治疗,医院给了我华丽丽的回复:“没有床位,想住院需要明天一早来抢”。
是的,医院的超高人气。幸亏我执行力超强,迅速联系了之前我医院给满满安排好住院。
可接收时住院医师问我,怎么都点滴头孢了还不住院治疗,片子显示还挺严重的呀?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斑点,但是这么一大片,而且心脏后面阴影挺重的。三个大夫,三种说法,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既来之则安之。之后满满就开始了常规治疗,虽然持续发烧,但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比同期住院的病友要好很多。很多孩子都高烧不退,医生不得不用激素把温度压下来。
从满满入院开始,肺炎患儿就变多了,本来空空的病房,一下子就住满了小患者,几乎都是肺炎住院的。估计是因为满满发烧的那天,天气来了个跳崖式降温,前一天还高达32度,转天忽然就一口气降到12度。
呼吸系统薄弱的小朋友就很难适应这种温差,一下子就病倒了。满满幼儿园的好朋友也是同一天生病的,那个小可爱和满满一样,一生病就容易走呼吸道。还好他妈妈反应迅速,及时输液治疗,没有向下发展。
回顾满满这次肺炎,我真是感觉很委屈。我拼尽全力,可最终满满还是肺炎了,还挺严重。
很多妈妈在上一篇文章中留言,让我平时给满满试一试小儿推拿。其实满妈日常一直都有给满满推,防治一些小问题,效果很不错。包括这次肺炎,医院,也没少在家帮满满推拿,就连上次肺炎用剩下的雾化药都直接用了,可事情依然这样,可能就是命了吧?
很多人都问我,你有没有给孩子接种肺炎疫苗?这个我该怎么说呢,13价我是真的没打,因为满满超龄,我又觉得为了打个疫苗飞去港澳地区或者海外,超过了咱家的经济条件。23价我是真的打了,虽然这个疫苗只针对体弱的人群,但为了降低患病几率,我还是选择了给满满接种,然而...你们都知道了。
满满每次的肺炎都不是因为肺炎链球菌,上次是EB病毒,这次是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也没有什么可懊恼的。对疫苗这事儿我也不反复多说了,请看文章《如何降低宝宝得肺炎的风险?》。
讲真,我已经下定决心要等满满这次病好带他去接种13价疫苗,哪怕成本很高也在所不惜,7个月3回肺炎我真是够了。
但是医生认为这么做的意义不大,因为13价肺炎疫苗主要是防几种肺炎链球菌。现在临床上单纯因为肺炎链球菌引发的肺炎并不太多,还是感冒病毒感染转肺炎的病例较多较常见。
大夫说,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更有效果。孩子不感冒不发烧,才是防治肺炎最好的方法。
因为上次肺炎满满一直病着,就迟迟没有接种,结果这次就中了流感的招。医生建议我等孩子恢复后赶紧补上流感疫苗,毕竟除了乙型流感,还有甲流呢。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这几年的流感真的蛮凶残的,防患于未然吧。
最后,满妈把想说的话做个总结:
1.得过肺炎的孩子,再次感染肺炎的风险要高很多。这是医生说的,估计也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经验。满满和他的小伙伴,还有一些亲戚家的孩子都是反反复复肺炎的例子。
不过,这个观点也不绝对,满满同期的病友都是例外,他们都是6-10岁的大孩子,有的是第一次肺炎,有的是很小的时候得过一次,之后一直都平安无事,频率也不算高。
So,得过肺炎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积极提高孩子免疫力,尽量避免孩子生病、感冒发烧之类。生病也不必特别恐慌和焦虑,并不是说每一次得病就一定是要转到肺炎。若真的是肺炎,咱们可能拦也拦不住,比如满满这次。所以,尽力就好。
2.血常规并不是越早做越好。虽然家长都很着急,但大家尽可能等到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再做血常规检查,否则就可能出现和满满一种情况,血常规检查结果不够精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和反应蛋白来判断孩子是否被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活反应蛋白高于20mg/L,大多认定是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但中性粒细胞下降更多是病毒感染的表现。(具体情况还要结合临床诊断综合判断)
再看满满的化验单,除了白细胞总量稍微上升,真是啥都看不出来。后来满满住院(发烧第4天)查静脉血,才发现乙型流感抗体,但支原体还是正常水平,直到住院第7天复查血象才确认支原体感染。
让病毒细菌飞一会....
3.不要医院,医院的儿科大夫一样靠谱。医院不管什么时候去都是人山人海,挂个号一排就是几个小时,患儿多就诊时间长不仅打扰患儿休息,还容易交叉感染。医院的医生真的超级忙,孩子一个接一个。他们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的大病,再看咱们这种头疼脑热这种寻常病也就自然觉得“这都不叫事儿”,其实未必是医生诊断不专业,只是小巫见大巫。在医院的儿科门诊,患儿就相对少很多,医生也有充足的时间会诊沟通,会比医院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如果不是什么大病,尽可能不要到医院,就近选择医院的儿科就好。
满妈这次初诊去儿童纯粹是因为时间紧,任务急,正巧市医院新院区试运行没什么人知道,趁清净就赶紧去看了。复诊去儿童是因为过了门诊时间,除了医院儿科有急诊,也没其他选择。等住院时,我们就回到常去的医院儿科了,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护理。
4.不是所有的肺炎都能听出啰音。如果有肺炎病史的孩子高烧超过2-3天,伴有较深的咳嗽,听诊依然听不出问题,我也建议大家给孩子拍个胸片排除一下肺炎。就连医院的大夫都说,现在的肺炎越来越高深了,经常听不出啰音直接就肺炎了。满满这次也是....
5.肺炎的病程发展变化极快。满妈经医院,说在某某就医耽误治疗了。其实这事儿医生也很委屈,因为刚接诊的时候,孩子确实不是肺炎,但肺炎的特点就是发展变化快,一旦控制不住迅速就转化加重。
大家还是要放平心态,医生只能就某个点去判断病情,我们才是始终陪伴孩子的那个人。如果孩子生病了,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随时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不见好转或者变化立刻就医。
当然咯,最好的防治办法,就是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不要让致病菌和病毒有机可乘。
6.换季时,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以前,我总是觉得没有必要这么草木皆兵,但是现在的天气真是太奇怪了。一天经历四季不是梦,跟变戏法一样说冷就冷说热就热,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很大,就连成年人都适应不及,更不要说孩子了。这时候真的很容易感冒,那我们身为家长只能减少孩子接触更多细菌病毒的概率,来降低孩子的患病风险。
另外,平时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真的很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空气环境,对呼吸系统的恢复非常重要。
7.老生常谈的一句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医生特意叮嘱患病期间和恢复期间要饮食清淡,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平时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吃的过于营养和复杂,尤其是小男孩,吃的多了很容易产生内热,也很容易生痰。
反正满满每次生病都和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摊上一个吃嘛嘛香的孩子,也是一样愁人~
愿天下的宝宝都能平安过冬,健康平安。
满妈碎碎念
本该有一个好的状态重新开始营业,但是我真的不太好。最近真是多事之秋,医院泡了一天,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大家放心,不是满满,他挺好的,医院复查胸片看恢复情况。先不多说了,加油吧~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可言。
这是「满曰成长记」
只希望用接地气的方式,把育儿书和专家的理论派变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满曰成长记喜欢我的更新,一定要告诉我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