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当然,病毒也蠢蠢欲动,正是宝宝皮疹的高发时期。
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来势汹汹,这些病的症状都有出疹子,或伴随其他症状,那我们该如何区别,又该如何护理呢?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好好来讲讲!
1
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
其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之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
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即所谓的“热退疹出”。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
出疹时没有不适症状,皮疹在1~2天内消退,不留色素斑。
治疗与护理
本病预后良好,可自愈,轻型仅需对症治疗。
●?高热时多饮水并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给予退热药以防止惊厥。
●?发生惊厥时可予苯巴比妥或地西泮等镇静剂。腹泻可给予助消化、止泻药。
●?但对于免疫受损的婴幼儿或严重病例,则需抗病毒治疗,可试用更昔洛韦等治疗。
2
麻疹
俗称“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
典型麻疹有接触史,表现为急性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等。
有以上症状后的第2~3天,可见口腔内的麻疹粘膜斑(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绕有红晕);出疹于发热后3~4天,先出于耳后、发际,逐渐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
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高出皮面,按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由淡红色逐渐成为融合成片的暗红色皮疹。
出疹时为发热的最高峰,相对幼儿急疹来说,此时患儿精神不佳,是不舒服的。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疹后短期内在皮肤上可留有棕色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多饮水,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对症治疗
发热时宜用物理降温,高热时可用小剂量退热剂;烦躁时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痰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并发症治疗
①肺炎:轻者对症支持治疗,疑有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并辅以必要的支持疗法。
②喉炎:镇静、吸氧、雾化等,宜选用1~2种敏感抗生素,严重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考虑气管切开。
通风避光
注意开窗通气,保持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阳光刺激。
注意饮食
注意为患儿补充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出疹期忌油腻辛辣之品。
保持清洁
注意保持患儿眼睛、鼻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
接种疫苗
接触麻疹5天内,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发病或减轻症状。
3
猩红热
民间称“烂喉痧”,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糜烂、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的皮疹多在发热第二天出现,24小时内会遍布全身。
皮疹最早见于颈部、胸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而后遍及全身,为充血性鲜红色“鸡皮疙瘩”样细密的丘疹,在皮疹之间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面部一般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呈典型的“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发病时,咽峡部红肿,扁桃体上可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舌背味蕾突起形似杨梅或草莓,称“杨梅舌”或“草莓舌”。
出疹时体温很高,疹退时体温下降,可见大片脱皮,但无色素斑痕。
猩红热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病、肾炎以及猩红热侵袭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猩红热草莓舌及脱皮
治疗和护理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连续用药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克林霉素。
对症治疗?
若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通风和消毒
患儿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min。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治疗和隔离患者
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
4
水痘
春季是水痘的高发期,很多小孩子都要经历长水痘,长水痘会让宝宝感觉身体疼痒难受。
水痘一般在发病24小时内即可出现皮疹,典型的皮疹首先出现于头皮、面部或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瘙痒明显,然后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
一两天后,透明的液体变浑浊,疱疹出现“凹脐”现象,然后结痂。此时,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再依次出现类似皮疹。
因为身上会同时存在不同时期的皮疹,所以大家戏称水痘为“四世同堂”。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治疗和护理
1
抗病毒治疗?
对于皮疹面积较大、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者,可早期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疗程5~7天,重症者可延长至10~14天。亦可使用干扰素肌内注射,有较好疗效。
2
局部治疗
可外涂抗病毒药膏或其他抗生素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3
防治并发症
皮肤感染加用抗菌药物。因脑炎出现脑水肿应脱水治疗。糖皮质激素对水痘病情有影响,一般不宜使用;但病程后期水痘已结痂,且并发重症肺炎或者脑炎,中毒症状重,病情危重者可酌情使用,并给予支持治疗。重症水痘可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皮肤瘙痒者外用止痒药物。
4
物品不共用
对接触水痘疱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消毒,避免共用。
5
勤换衣被
?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6
保持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儿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5
手足口病
每年的4月份开始,就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
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低年龄儿多见。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或瘫痪。无菌性脑膜炎的表现为患儿发热、恶心、呕吐、头痛、颈部有阻力,腰椎穿刺脑脊液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影响脑实质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或瘫痪,可有后遗症。亦可并发肺水肿、心肌炎;严重者可死亡。
治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并不需特殊治疗,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愈。
1
一般治疗?
暂时隔离,卧床休息,给予足够的水分及易消化食物,保持皮肤清洁。
2
对症治疗
加强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早应用敏感抗生素。可口服多种维生素。
3
抗病毒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均可。
4
疫苗注射
年上半年,全球首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市场,大家可以提前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6
湿疹
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出问题。小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2岁之内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春天是宝宝湿疹高发期,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
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摩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
湿疹治疗六部曲社区儿童家庭医疗总策划、美国芝加哥大学Comer医院石应珊医师曾撰写《儿童湿疹:美国治疗六步曲,步步紧扣!》(点击蓝字回看)。其中介绍,美国治疗湿疹分六步:
第一步:避免过敏源和诱因
最重要的一步——虽然,很多时候,未必能发现。
避免:
易过敏食物:鸡蛋、牛奶、豆、鱼、花生。母乳喂养的妈妈和加辅食的孩子应轮流停吃易过敏食物,每种5天,检查食物与湿疹严重度的关系。若发现任何食物加重湿疹应避免,并登记好为今后做过敏试验做准备;
避免接触尘螨、动物毛;潮湿真菌、化学物品接触物;家居凉爽通风干燥清洁,衣服全棉宽松;用经典皮肤和洗澡用品。
喂养:
母乳喂养—6个月加辅食—1-2岁加易过敏食物,配方奶粉喂养可考虑低敏配方奶粉,辅食添加应遵循少量开始、逐一添加5天一种、缓慢递增;
美国儿科学会最近更新指南,中度和重度湿疹的孩子应做过敏原试验。
???第二步:保湿止痒
外用润肤剂:凡士林油膏(Vaseline,%PurePetroleumJelly)、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复方炉甘石洗剂。局部湿疹可在润肤油膏上加盖湿纱布,效果更好。
强调:外用润肤剂一定要用够。以油膏效果最好,每天6—8次或者更多,保持24小时皮肤湿润。
第三步:消炎止痒(美国经典常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内服:苯海拉明(新生儿及早产儿忌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内服:仙特明/西替立嗪(在美国6月以下婴儿禁用);氯雷他定(在美国6月以下婴儿禁用,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外用激素:如果避免过敏源和诱因,外用润肤剂保湿和抗组胺药结合都不能控制湿疹,外用激素是下一步的选择。与其他外用消炎药(如外用免疫抑制剂)相比,外用激素更安全,是治疗湿疹的首选消炎外用药。
因湿疹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药、定量。只在疹红搔痒明显时(急性/亚急性期)使用:每天2次,最短不少于1-2周,可以连续用3-4周;对特别严重的湿疹,可以长期间断用药;根据湿疹的严重度弱效中效交替使用。
脸部颈部湿疹(尽量用弱效激素):以0.5%氢化可的松霜剂或油膏开始,油膏更好;到1%和2.5%氢化可的松油膏
身体其他部位(可用弱或中效激素):以1%氢化可的松油膏开始,到2.5%氢化可的松油膏,氟新诺龙0.%油膏,或去炎松/氟羟泼尼松龙0.1%油膏。
?第四步:湿疹继发感染
原有皮疹更红、湿、黄色痂,常见金色葡萄球菌,在美国多外用2%莫匹罗星软膏(Mupironcinointment)或口服抗菌素(第一代头孢霉素如赐福力欣,Cephalexin、Keflex);如果考虑青霉素耐药金色葡萄球菌,则用口服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湿疹较少合并真菌感染,如有合并,可用外用抗真菌药。
第五步:皮肤科医生就诊
如诊断不明,治疗无效,年幼重型:脸、颈部湿疹,需要用中效激素;身体其他部位湿疹,需要用高效外用激素,如氟新诺龙0.1%油膏或去炎松/氟羟泼尼松龙0.5%油膏等。
第六步:预防
避免过敏源和诱因,强力皮肤保湿止痒。
7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多由过敏反应所致。过敏原因较多,食物(花生、牛奶、鸡蛋最为常见)、药物、冷热空气、昆虫叮咬等。
荨麻疹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部位不固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治疗建议
1、皮损表现为风团、水疱,可外用炉甘石洗剂,2/d;
2、皮损表现为风团、丘疹,可外用无极膏或丹皮酚软膏,2/d;
3、可口服西替利嗪滴剂,2岁以上儿童,0.1-1.0ml/d,2岁以下儿童,0.25ml/d;
经验参考
治疗时在炉甘石洗剂内加入地塞米松注射液两支外用,效果较好。
9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
皮疹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界限非常鲜明。但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
二医院D座3楼儿二科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