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是淋巴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承载着头颈部的全部和胸腹部的部分淋巴液回流功能,因此颈部淋巴结可以受到多部位、多脏器肿瘤的转移与侵袭。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的复发率高,且可以多次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外科清扫、放化疗是最常用的手段,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侵袭性小、凝固范围稳定、安全性高、成本效益比合理等特点,可以作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选择性治疗方法之一。
一、看个病例
病史:食管癌术后化疗后16个月。
查体:左颈部可触及一枚鸡蛋大小的淋巴结,质硬,不易推动。
▼常规超声检查:左下颈部见大小约42mm*21mm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尚均,内见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检查:结节不均匀强化,呈快进慢退。
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左下颈部肿块穿刺)低分化癌伴坏死。
▼治疗:超声引导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射频消融。
▼术后随访:术后一个月超声造影随访。
二、热消融的适应证
1.术前评估
①影像学提示转移性考虑。
②FNA证实转移性淋巴结。
2.客观情况
①根治性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转移。
②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③放射性碘治疗无效。
④患者主观意愿。
3.精确把握
①淋巴结的区域、大小及数量。
②与大血管、重要神经分离,安全。
三、热消融的操作规范化
消融方式的选择:
1.消融方式:“点射”式的射频和微波消融相比“静止”式的激光消融更精细。
2.消融能量:射频和微波消融的功率较大(30~50W),而激光消融的功率较低(3~5W),激光消融对周边组织的影响相对较小。
3.消融的引导针:射频或微波消融引导针较粗(16~18G),而激光消融使用的光纤纤细,仅需21G的引导针,操作灵活,消融区域范围较小,安全性更高。
消融的操作技巧:
?麻醉方式与部位:超声引导下2%利多卡因麻醉。
?麻醉药过敏者,可以采用针刺麻醉。
?“液体隔离带”法。
?移动式消融。
?对于直径1cm的淋巴结采用固定消融模式,1cm的采用多点分次消融。
?消融时间尽可能长,多点分次消融时,每点消融10s以上。
?消融范围对于热消融的疗效和预后至关重要。
?消融即刻,病灶完全被热消融产生的强回声所覆盖,应停止消融进行观察,必要时结合超声造影检查,确保消融完全。
?消融后可再次行超声造影检查,确保消融的彻底性。
四、热消融的长期随访
√明确有无复发或恶变。
√进而根据随访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明确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制,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对于超声引导下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热消融治疗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注重热消融的操作规范化、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围术期的管理及长期随访的机制,真正发挥热消融治疗的临床优势,达到精准、有效与安全并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