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
上世纪70年代Rossignol和Cavier首次报道单剂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以50mg/kg的剂量治疗小鼠的膜壳绦虫(Hymenolepisnanavar.fraterna)感染,取得%的治愈率。随后Euzeby等用NTZ单剂75~mg/kg的剂量驱治犬体的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caninum)、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猫体的带状带绦虫(Taeniatainiaeformis)以及绵羊的扩张莫尼茨绦虫(Monieziaexpansa)、中刺无卵黄腺绦虫(Avitellinacentripunctata)、球刺斯泰勒绦虫(Stilesiaglobipunctata)和曲子宫绦虫(Thysaniegiaovilla)等蠕虫,均获%的治愈率。最初的驱治资料均为对动物寄生蠕虫的驱治。
20世纪80年代早期,Rossignol和Maisonneuve采用NTZ驱治人体(成人和儿童)感染的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22例和微小膜壳绦虫(H.nana)感染18例,共40例。按单剂25~30mg/kg口服驱治牛带绦虫感染,21例治愈(治愈率达95.45%);用单剂50mg/kg驱治微小膜壳绦虫感染,10例中9例治愈,而用30mg/kg治疗的8例中仅1例治愈(治愈率分别为90%和12.5%),说明该药用于人体剂量合适时可获高效,而且人对该药的耐受性好,所治40例中仅3例出现轻度腹痛、恶心、腹泻等副作用。此外,另有研究者的观察也证实了它的良好效果,NTZ已成为驱治人体寄生蠕虫感染的驱虫药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药不仅用于治疗蠕虫感染,也用于治疗肠道原虫感染及原虫和蠕虫混合感染的病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证明其抗虫谱更大。Cabello等于墨西哥对经粪检证实感染各种寄生原虫和蠕虫(1人至少有1种原虫和2种蠕虫感染)的人,用NTZ治疗,剂量为7.5mg/kg,每12小时1次,连服3d,经复查治愈率达71%~%,涉及的寄生虫种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人芽囊原虫、贝氏等孢球虫、人蛲虫、人蛔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同样证明该药耐受性好,治疗前后的血象和生化等指标均无变化,仅15例(6.1%)出现轻度腹痛,24h内即消失。同年在非洲首次用NTZ治疗18例伴有腹泻和脱水的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其中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中有12例为临床4期AIDS患者和隐孢子虫感染者。用NTZ(mg/片)口服,1日2次,每次1片,连服7d。治疗后第7,14天两次粪检复查,12例中有7例卵囊转阴或明显减少,有4例腹泻已完全解除。此药还治愈贝氏等孢球虫病1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3例、溶组织内阿米巴病4例中的2例,并治愈蛔虫、蛲虫、微小膜壳绦虫、支双腔吸虫和曼氏血吸虫感染各1例,但对美洲钩虫感染1例和粪类圆线虫感染2例均未见效。由于病例数过少,尚难作出结论,但有助于作进一步观察的参考。
随后,Abaza等在埃及应用NTZ驱治例患多种肠道原虫、线虫和绦虫感染的患者,剂量按≥12岁者每次服用mg、4~11岁mg、1~3岁mg(悬剂,5ml),每12小时服1次,连服3d,无需禁食,可与食物同服。治后4d粪检,亦获满意的效果,阴转率分别为:原虫病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为81%(/)、蓝氏贾第鞭毛虫病94%(/)、结肠小袋纤毛虫病77%(10/13);蠕虫病中的蛲虫病95%(/)、蛔虫病95%(/)、十二指肠钩虫病96%(44/46)、鞭虫病86%(25/29)、粪类圆线虫病94%(34/36)以及微小膜壳绦虫病85%(53/62)。副反应轻微,主要是腹痛、腹泻,其次为头痛、头晕和恶心呕吐等,总反应率为14.5%(79/)。
此后,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几年里NTZ引起了更多的治疗白癜风用的药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