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杨先生今年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房颤。医生给杨先生开了药,并叮嘱他吃完药再复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杨先生吃了几天药感觉心慌不发了,医院。谁知,近日又出现心慌了。杨先生找出之前的药再吃,但第二天却突然一侧肢体不能动了。医院,经检查杨先生是中风了。医生推测是房颤导致心房内的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堵塞脑血管,引起了缺血性脑卒中。
房颤的危害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毅刚教授介绍说,房颤患者一生中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达35%,而脑卒中的发病中约20%归因于房颤,房颤可以将脑卒中的危险提高5倍。可见,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有些中青年人群毫无预兆地就脑卒中了,有些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年纪轻轻,平时也没有什么疾病,怎么就中风了呢?其实这些患者中,有些就存在房颤的病因,只不过患者平时没有注意到,或者忙于工作即使感觉到了也没当回事。直到脑卒中发生了,那些平时不被自己重视的阵发性的心慌、心悸症状才被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罪魁祸首是房颤。
李主任指出,房颤的危害不仅仅是提高脑卒中的风险,而且对脑卒中的预后也有影响。房颤导致的脑卒中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更高,第一年的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因此,对于房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生活中,经常发作性的心慌、心悸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不要觉得这个病发过一阵就好了,不会致命,就不当回事。得了房颤一定要积极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1抗凝是房颤治疗的重点????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三大类:
??????????1、???????减缓心率的药物,如倍他乐克。
2、扭转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心律平、可达龙等。
3、预防脑卒中的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
??????前两类药物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选用,以缓解房颤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三类药物则是为了预防房颤所致的脑卒中。
那么,是否每一位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呢?
李主任表示,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可以参考房颤卒中风险分层评估表来判断。评估表总分是9分,得分越高,脑卒中的风险也越大。得分≥2分者为高危人群,推荐口服抗凝药物;得分1分者为中危人群,可以选择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阿司匹林,也可以不用药;得分0分者为低危人群,不必使用抗凝药。李主任表示,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点。传统的抗凝药物华法林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的有效措施,其疗效已经得到肯定。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68%。但是,华法林治疗对剂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效剂量范围非常窄,稍有差池,可能就无效,或者导致出血。而且华法林的疗效容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治疗时需要反复检测凝血功能并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因此,应用华法林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必须非常好。医院去看医生,根据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习惯的稳定和平衡,不能突然改变食谱或突然大量食用某种食物。只要按照医嘱做好这些,华法林治疗就可以安全地进行。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不愿做凝血常规的检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另外,有些人把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混为一谈。李主任提醒说,不要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这是两类不同的药物。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物,而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预防房颤、脑卒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仅降低发生脑卒中风险的20%左右。而且,在老年患者中,阿司匹林治疗房颤时发生出血的风险要远大于其预防脑卒中。因此,对大多数房颤脑卒中患者来说,应用阿司匹林无效或作用甚微,获益少,且风险大于获益。
2导管消融的关口应提前72岁的陈先生,房颤反反复复已经两年余,每次发作都让他痛苦不已,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差,有时候毫无作用。医生建议陈先生做射频消融,但是陈先生心里还是有顾虑:怕年纪大了手术风险高,又担心消融之后房颤还是会复发。
李主任介绍说,在房颤的药物治疗中,控制心率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存在无效或长期使用疗效变差的问题,甚至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并发其他疾病。这种情况下,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做射频消融。但是,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惧怕心理,以及术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使得不少患者对消融手术望而却步。
其实,导管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的方法,已经发展成熟,适用于大多数房颤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房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李主任指出,目前的认识是应将导管消融术的关口提前。因为对于适合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越早进行消融,复发率越低。越是害怕手术而拖延治疗的,术后复发率也越高。
导管消融目前分为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两种,两者消融时选择的能量不同,前者是将易产生房颤的心肌“烫死”,后者是将心肌“冻死”,二者各有所长。
3房颤复发是可以预防的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房颤复发的问题。李主任表示,为了减少复发率,患者术后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复查导管消融术后并非万事大吉了,患者仍需要听从医师的嘱咐,医院复查相关指标。根据恢复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或者服用哪些药物,决定术后治疗的方案。
2、按医嘱服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这些危险因素是房颤发病的基础,如果不控制好,即使消融后恢复正常心律了,这些因素还是会增加复发的风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作息合理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熬夜、疲劳过度;适当锻炼身体,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相对平和的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控制体重,饮食合理有规律,戒烟限酒。
4、预防感染房颤患者平时还要预防感冒、腹泻等感染性疾病,避免病毒、抗原抗体对心脏造成损伤。
专家简介
李毅刚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心脏节律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快速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CRTP/D);冠心病介入治疗等。蒋美琴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