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年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有万患有房颤,到年预计老年房颤患者将达万。
房颤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并发症是脑栓塞,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房颤患者心房处于毫无规律的颤动,易于导致在左心耳处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会发生脑、脾赃,下肢动脉等脏器栓塞,最易发生的栓塞是脑栓塞且危害最大。
房颤治疗的核心就是围绕如何减少血栓形成来开展。如何减少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下面两种途径。
其一,应用抗凝药物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左心耳封堵或外科左心耳切除,去除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
其二,房颤转复,将房颤恢复窦性心律,恢复了正常的心跳,就不会再形成心房血栓了。
方法一
抗凝药物治疗,房颤易形成血栓,应用抗凝药物阻止血液凝固,从而达到阻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目前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抗凝药物是华法令(华法林),此药因为阻止血液凝固,就带来了出血的风险,应用此药的患者如果发生脑出血,将会导致死亡。应用此药的不便之处是患者要频繁的抽血化验调整用量,另外食药及其他药物极易影响此药的疗效。
因为担心华法林的出血风险,研究人员研发了新型的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目前新型的抗凝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与华法林具有同样的效果,并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也不用抽血化验调整用量,但是药物费用很高。
目前常用的新型的抗凝药物有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一片10mg的利伐沙班价格是80元人民币,患者常规用量每天一片。一粒mg的达比加群价格是25元人民币,患者常规用量一天要两粒。因为是房颤患者应用这些药物要常年应用,服用至生命结束,所以花费很多,以利伐沙班为例,一月元,一年近3万元,10年30万,一般患者都承担不起这么高额的药费。
方法二
去除血栓易于形成的部位,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栓几乎都形成于左心耳部位,因为左心耳内有心房肌肌束,行成一个不光滑的内壁,(左心房内其他都是光滑的内壁),所以血液易在此凝固形成血栓,堵塞或切除这个部位,将去除血栓形成的温床。内科介入方法是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外科的方法是左心耳切除。
方法三
为了解决房颤频繁复发的问题,从研究房颤的发生机制(心脏的电活动在心房内杂乱传到导致心房颤动)出发,制定了消融来阻断房颤的传到途径,从而达到让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跳动的目的。
内科消融又有冷热两种方法。
热消融就是目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热点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应用导管放电,释放热能灼伤心房肌达到阻断电活动杂乱传到,恢复正常心律。
冷消融是近年新开展的技术,就是应用冷冻球囊快速冷冻导致心房颤动的心房肌,通过体外装置可以快速将冷冻球囊降温到负50度,冻伤心房达到阻断电活动的杂乱传到。和热消融相比,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更易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冷消融目前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消融。
房颤治疗
房颤治疗方法这么多,我们要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一个,要个体化、精准治疗。正是因为我们对房颤的发病机制不清楚,才导致这么多的治疗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能早日查明房颤的发病机制,制定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早日还房颤患者一颗正常跳动的心脏。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