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中医认为牛皮癣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以致脾胃不和,邪热内蕴,结于肌肤,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临床主要分为热入血分、湿热内蕴、瘀血内阻、冲任不调、正虚邪恋五个证型。我们以此五个证型为大家提供了牛皮癣食疗方。
热入血分型
临床表现皮损发展迅速,不断扩大且出现新皮疹,疹色鲜红,鳞屑肥积,点状出血明显,患部瘙痒难忍,因外伤或搔抓可引起新疹发生。伴有心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脉数。
配方:生槐花、土茯苓各3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槐花加水煎取汁液约毫升,再与粳米、红糖一起煮成粥。
功效:清热凉血。
用法:早晚服食,连用7~10日。
湿热内蕴型
临床表现患部除有皮损外,常伴有浅在性、无菌性脓疱,好发于掌跖部,也可泛发全身。重者有发热,口渴,尿黄,便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薏米30克,车前子15克(布包),蚕砂9克(布包)。
制法:把车前子与蚕砂加水煎取汁液,再用该药汁与薏米一起煮成稀粥,用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用法:每日1剂,连服8~10剂。
瘀血内阻型
临床表现皮损累及关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至僵硬畸形,弯曲不能伸直,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配方:桂枝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
制法:先把前二味加水煎煮取汁,再加薏米煮成稀粥,白糖调味。
功效:温经通络,除湿化瘀。
用法:每日1剂,连服10~12剂。
冲任不调型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妇女,皮损在怀孕期间减轻或消失,但产后又复发或加重,平素有月经不调史,舌质淡,脉沉弱。
配方:当归9克,羊肉60克。
制法:先将当归加水煎煮取汁,再加入切碎的羊肉炖汤,用少许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温阳散寒,调补冲任。
用法:食肉饮汤,每日1剂,连续服食7~8剂。
正虚邪恋型
临床表现皮损保持稳定或消退现象,潮红,皮鳞屑显著减少,瘙痒不甚,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配方:乌梅克。
制法:将乌梅洗净,去核,水煎,熬成乌梅膏,装瓶备用。
功效:杀虫止痒。
用法:每次1汤匙,白糖调味,开水冲服,每日3次,服用天数视病情而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