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螨病是由于兔子感染螨虫而引起的一种以剧痒不安和消瘦死亡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分为痒螨病和疥螨病两大类,多数病兔早期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兔螨病也叫疥癣或称生癞,其特征是病兔剧痒不安和高度接触性传染,发病若不及时治疗,病兔逐渐消瘦死亡。由于本病的病原种类不同,分为痒螨病和疥螨病。
痒螨病也叫耳疥癣,由痒螨寄生耳总引起的,病初在皮肤上出现红肿,以后形成小泡,后结成干痂覆盖耳壳表面,痂块逐渐消瘦,个别病兔则死亡。疥螨病也叫身癣,由疥螨寄生引起的。病初在头总的鼻端开始,以后至眼睑颜面逐渐扩展至全身,患总皮肤上有丘疹其水泡等。家兔感染上疥癣后,不同的螨虫侵害不同部位皮肤组织,致使病兔剧痒不止,极度不安,不食,不断地用前后中爪搔抓螨虫寄生部位,抓破皮肤并有红黄色带血液的渗出流出,与毛粘着在一起紧在破溃皮肤上,形成痂结,病兔仍剧痒,又抓破痂皮,并将螨虫带到身上和个部位。
发病特点
病原虫为兔痒螨和兔疥螨两种。前者寄生于兔外耳道,后者寄生于兔体表,痒螨和疥螨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动物体上完成。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疥螨在宿主表皮挖凿隧道,以皮肤组织、细胞和淋巴液为食,并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痒螨则寄于皮肤表面,以皮肤渗出液为食。兔体寄生的各种螨,通过病健兔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笼舍、用具等的间接接触而传染。多发于冬秋季节,日光不足,阴雨潮湿,最适宜螨的生长繁殖和促进本病蔓延。幼兔比成年兔患病严重,兔的疥螨也可传染给人。
病症识别
兔痒螨发生于外耳道内,可引起外耳道炎,渗出物干燥呈黄色痂皮,塞满耳道,如纸卷样。病兔耳朵下垂,不断摇头,和用脚搔耳朵,还可能延至筛骨及脑部。引起癫痫症。兔疥螨一般由嘴、鼻周围及脚爪部发病,奇痒。病兔不停用嘴啃咬,或用脚搔抓嘴、鼻等处。严重发痒时前后脚抓地。
病理变化
病变部出现灰白色结痂使患部变硬,造成采食困难,食欲减退,脚爪上产生灰白色痂块,病变向鼻梁眼圈、前脚和后脚底部蔓延,出现皮屑和血痂。迅速消瘦直至死亡。
诊断技术
实验室检查:在患部与健部交界处用手术刀刮取痂皮,直至微见出血为止,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的苛性钠(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溶化后静置20min,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也可将病料置于玻片上,滴煤油数滴,另加一片搓碎病料后于低倍镜检查活虫,还可将病料倒在一张黑纸上,或稍加热,肉眼或用放大镜,可以看到螨虫体在黑纸上爬行。
本病应与兔脱毛癣相区别,脱毛癣由皮肤霉菌引起,病变皮肤有圆形或不正圆形脱毛,也有痂皮,但在温暖环境中痒觉不加聚,病料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而无螨虫。
防治方法
详细检查所有病兔,找出所有患部,全面治疗,以免遗漏,为使药物和虫体充分接触,将患部及其周围3~4cm处的被毛剪去,用温肥皂水彻底刷洗,除掉硬痂和污物,最好用20%来苏液刷洗1次,擦干后涂药。
治疗螨病的药物有的对螨没有杀灭作用,因此使患部不大,疗效显著,也必须治疗2~3次(每次间隔5d),以便杀死新孵出的幼虫。处理病兔的同时更注意把笼具、用具等彻底消毒。
也可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依佛菌素杀虫丁,皮下注射效果理想。三氯杀螨醇与植物油按5%~10%的比例混匀后涂于患部1次即愈。同时可用~倍稀释的三氯杀螨醇水溶液喷洒圈舍、笼具,可以杀死虫卵、幼虫及成,对兔无不良反应。鲜百部~g,切碎加75%酒精或烧酒ml浸泡1周,去渣后涂擦患部,因兔子不耐药浴,故治疗兔螨病时不宜用药浴。将林丹加适量乳剂和溶液配成含1%林丹的浮油,耳部经消毒处理后用棉球沾林丹浮油涂于患部,隔日用药1次,连用2~3次,搞好兔舍卫生,经常保持兔舍清洁、干燥通风。在引进兔时,要仔细检查,并用2%敌百虫溶液擦洗几次,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螨病时再合群。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