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7月22日18时
中央气象台7月22日18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7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浙江东部、台湾岛中北部、海南岛西部、雷州半岛、广西南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台湾岛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毫米),河南西部、山西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有大雨,局地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防御指南:
1、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2日4时30分,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安阳、鹤壁、新乡三地区西部与郑州地区东部及许昌地区北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上述地区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毫米以上。
21日6时至22日6时,河南安阳、鹤壁、新乡、焦作局地出现特大暴雨,许昌、平顶山、漯河、开封、周口、南阳、驻马店、信阳局地出现大暴雨,洛阳、郑州局地出现暴雨,濮阳、济源局地出现大雨。有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大于毫米的有个,大于毫米的有个。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鹤壁市淇滨区科创中心,达到.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新乡市牧野区牧野,达到.9毫米。新乡:41个气象站遭遇特大暴雨
21日8时至22日6时,河南省新乡市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共有41个站点达到特大暴雨,44个站点达到大暴雨,53个站点达到暴雨。安阳:全市公交停运,地下场所人员撤离
据中央气象台22日6时24分消息,河南安阳今晨曾在2小时内连续出现毫米以上强降雨,过去24小时该地的部分站点的累计降雨量已超过毫米。22日4时05分,安阳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安阳曲沟已出现毫米以上降水量,可能造成一定影响。22日,安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紧急公告称,因安阳市连降暴雨,全市所有公交车辆停运;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除必要的抢险救灾人员和值班人员外全部居家办公;所有地下商场、停车场人员全部撤离,确保安全。鹤壁:雷电、暴雨预警
鹤壁市气象台22日5时50分继续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鹤壁市区及两县部分地区仍有雷电活动,并伴有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鹤壁市气象台今日4时25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过去3小时内鹤壁市西北部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毫米以上,且降雨仍将持续。河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2日5时,河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目前,邯郸中西部、邢台中西部、石家庄南部和西部已经出现了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预计至22日中午前后,上述地区降雨仍将持续,过程累积雨量可达到毫米,个别地点毫米以上。台风“烟花”未来24小时大风预报图。(7月22日8时-7月23日8时)温馨提醒
暴雨洪灾来袭如何应对?收好这份思维导图关键时刻能救命!↓↓↓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伴随在河南区域停留多日的雨带开始北抬,河南北部,以及河北、山西部分地区的雨势需要特别 中央气象台22日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监控拍下郑州暴雨来临瞬间。来源:中国天气网据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消息,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个乡镇人受灾,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
目前,各方救援保障力量已紧急驰援河南,铁路、供电、通信……都在恢复之中。 不过,从最新的郑州雨情预报来看,郑州市气象台7月22日5时16分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区及所辖六县(市)累积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据郑州市气象台消息,目前登封、新密、新郑、荥阳、郑州市区、中牟有较强降水回波,未来2小时内,回波东北移动。郑州地区降水持续,局地伴有1小时20-3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来源:中央气象台。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是在郑州,河南北部的安阳、新乡、鹤壁等地雨情同样值得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2日6时24分消息,过去2小时,河南安阳连续出现毫米以上强降雨。过去24小时该地的部分站点的累计降雨量已超过毫米。 鹤壁市气象台7月22日4时25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过去3小时内该市西北部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达毫米以上,且降雨仍将持续。 新乡市气象台于7月22日4时30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内,新乡市全区强降水持续,累计降水量将达毫米以上,强降水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和山区地质灾害。 雨带北抬,河北、山西要高度警惕! 除了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暴雨、大风天气也要高度警惕。 据媒体报道,21日下午17时左右,河北保定市清苑区部分地区出现风雹极端天气,持续时间约30分钟。其中,东闾乡东闾村遭受龙卷风,受灾较为严重,造成多家厂房受损,2人死亡。21日,保定龙卷风已致2人死亡。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气象台22日6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7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此前,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21日18时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7月21日20时至7月22日20时,河北西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 7月22日5时,河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目前,邯郸中西部、邢台中西部、石家庄南部和西部已经出现了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预计到22日中午前后,上述地区降雨仍将持续,过程累积雨量可达到毫米,个别地点毫米以上。 遇到暴雨,出行如何防触电?触电了又该怎么办?戳图↓关键时刻能救命《暴雨必备手册》
当暴雨发生时,出行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技巧。
行人安全守则
1.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
乌云压顶,暴雨来临前请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2.暴雨开始时若所处地段危险应报告位置
如果暴雨已经开始,自己所处位置危险,尽可能联络家人,告知你的具体位置,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方便救援。
3.如果路面水浸时勿贸然涉水
如果路面开始水浸,部分井盖被掀起但行人难以察觉,请不要贸然涉水。
4.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
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物体接触,可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避雨。
5.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保持距离避免触电伤害
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因为大风有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而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放电。
如果发现电线断落在水中,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标记,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警。一旦电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先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此时应单腿跳跃离开现场,否则很可能会在跨越电线时触电。
6.留意外界动向警惕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尤其是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地区,请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7.注意墙体结构远离不牢固围墙
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还有建在山坡上的围墙,也不要站在不牢固的临时建筑物旁边,比如广告牌。
行车安全守则:
1、暴雨来临前请选择可以安全避雨的场所,请勿因心急而开快车。
2、开始下暴雨时,在马路行驶中,请降低车速,并亮紧急灯。
3、切勿盲目驶进积水的路面。万不得已必须通过时,请观察前面车辆的通行情况,积水超过半个车轮就不能强过,并且请严格按前面车辆的车辙行驶,以避开被冲开的渠盖。
4、积水过深不能通行时,试图把车开上地势稍高的地方。
5、车在积水中已经熄火,请密切留意水位,当水漫进车里,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时,必须离开车辆,步行至地势较高的地方。
6、切勿停入地下停车场。
7、切勿驶入立交桥的底层或下沉式隧道中。
若您身边有人需要紧急救援请拨打以下电话求助↓↓↓暴雨过后,由于天气潮湿,细菌易滋生。另外,水灾过后,水源易遭到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再加上一些人员接触污水机会增多,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我们该预防哪些传染病?如何预防?
伤寒引起腹泻(资料图片)
伤寒
伤寒是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引起的,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霍乱(资料图片)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甲肝病毒(资料图片)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和水灾有关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水源被携带钩体的鼠、猪尿液污染后成为“疫水”。水灾之时,“疫水”随之泛滥,扩大了钩体的污染面。人在与“疫水”接触后,只要钩体接触到人的皮肤、黏膜,便会钻入人体内。除人之外,猪、牛、狗等数十种动物均能感染此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四肢酸软乏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甲肝、戊肝
甲、戊型肝炎的流行,主要是由于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造成的。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出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发病时特点相似,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肝区疼痛等,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甲肝和戊肝的易感人群及病情不同,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至2月,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预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为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发病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
细菌性痢疾(资料图片)
细菌性痢疾
这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任何降低抵抗力的因素如受凉、过度疲劳均有利于它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红眼病(资料图片)
“红眼病”
其正式名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流行性结膜角膜炎”。早期症状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似,但传染性强,传播快,如果接触了病人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书籍、玩具、报纸,甚至钱币等,往往在12~24小时内发病。
洪水过后可造成多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其中,皮肤病约占各种疾病的50%以上。较常见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手、足浸渍
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农民工和长时间在水中作业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足指、趾间。
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外出时穿防水长筒靴是较好的预防方法。
治疗: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洗净凉干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即可。
湿疹
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同时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长期达不到治疗的或处理不当的患者则可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一旦感染则处理比较棘手。
预防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湿疹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尔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扑而敏等抗阻胺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防外伤,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夏季皮炎
在灾区中较常见,因此时多为夏季,长时间户外作业,日晒雨淋,加上洗浴条件差,容易发病。在身体暴露部位可产生红斑、脱屑,有的可表现为红色的细小丘疹,严重的可有皮损部位疼痛,烧灼感,患者可瘙痒明显,甚至在病变部位出现水疱和大疱等。
户外作业时穿戴好防护衣帽可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避免高温及户外作业,可于发病部位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扑粉可明显减轻不适感。
毛囊炎
因为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人们又长时间抗灾,挥汗如雨,加上没有清洁用水洗浴,因此也是毛囊炎容易发生的时候。
对较少的毛囊炎,除注意个人卫生,外用抗生素软膏。对多发性毛囊炎可同时口服抗生素。
脓疱疮
灾区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灾害时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清洁洗浴用水,儿童又未注意个人卫生等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小水疱,很快疱内的液体变得浑浊,疱也变得松软,因重力的作用,呈瓶水样挂在皮肤上,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因此诊断很容易,预防主要是注意卫生。
虫咬皮炎
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洪涝灾害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如睡觉时容易受到蚊虫的叮咬等。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患儿主诉皮损较痒,往往在皮肤上可见到抓痕。
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等是预防该病较好的办法。对于虫咬皮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其它止痒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
皮肤癣病
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因而是各种癣病的多发季节。如手足癣在灾区是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还有体癣和股癣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等。
预防同上,治疗一般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都能收到良效。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应避免细菌感染。
注意卫生防疾病(资料图片)
应对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面对暴雨洪水带来的生活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容易流行等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严防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其中,改善住宿条件和饮食饮水卫生是当务之急。具体防治措施包括:
第一,治理环境卫生,严防水体污染。
及时清理倒塌房屋,在清理垃圾、粪便等之前,要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严禁接触各种污染水体,做到不喝生水。在洪水围困期,要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监测和管理。政府环保部门,要根据当地气象特征、水文条件和污染源排污情况,制定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于被洪水淹没、污染的水源或蓄水池,应立即清理修复,重新蓄水后做一次彻底消毒,并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以及动物尸体等污染物。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看管。凡被洪水淹没、污染的水源和蓄水池,卫生防疫部门对水质要进行检测。凡严重污染者,一律封闭,待彻底处理后方可使用;对浑浊的水源要加入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等使水中带负电荷的硅、腐植微粒互相吸引而下沉;可用漂白粉或碘酊对饮用水予以消毒后方可饮用。
第二,做好自我防护。
大范围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清除孳生地,消灭控制钉螺。同时,要加强自我防护,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不要在有钉螺处休息宿住。尽量不赤足接触江河湖水,下田劳动要穿田靴、戴防护手套,以避免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血吸虫流行区口服吡喹酮,可预防血吸虫病;口服强力霉素或土霉素,可预防霍乱及副霍乱;注射钩端体疫苗,可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要有足够的睡眠,以筑起体内免疫屏障。
第三,注意食品卫生,严格做到“十不”,杜绝“病从口入”。
即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霉变的食物和糕点;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不将生熟食品混在一起;不搞集聚和野餐活动;不用脏水漱口;不吃生冷食品或凉拌菜;不共用毛巾和牙刷。除注意饮食以外,最好每餐都吃醋和蒜,既能增加胃内酸度,又能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在吃凉拌菜时,更不要忘记加些醋和蒜泥。
第四,积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普及防病抗病知识。
实践证明,一些灾区之所以疾病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疾病预防工作认识不到位或大灾过后的麻痹松懈有关。因此,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当地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要深入灾区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病知识,实行集体预防和个人预防相结合,主动预防与被动免疫相结合,让灾区人民提高防病意识,自觉主动地采取防范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
第五,防疫部门要做好洪水过后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指导,提供药品、器械和技术指导。
常用消毒药品有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净水片,常用杀虫药品有残杀威、马拉硫磷、DDVP、氯氰菊酯、氯硝柳胺。灭鼠则可以采用鼠夹、鼠笼、溴敌隆毒饵、粘鼠板等。常用的喷雾器械有各类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手提气压式喷雾器、热烟雾机、车载式超低容量喷雾机、飞机超低容量喷雾装置、大面积车载喷粉机等。
第六,加强疫情监测和医学观察。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注意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趋势、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严格隔离制度。参加抗洪的人员离开灾区后,要对他们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时间要超过传染病的潜伏期。
若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请及时拨打以上电话求助!或扫描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