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PMF患者常常出现脾脏肿大、体质性症状等多种临床表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预后。芦可替尼可显著改善PMF的脾脏肿大及多种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联合其他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疗效。本文将通过一个病例为大家展示芦可替尼联合DTP方案给患者带来的临床获益。
No.1
病例简介
作者介绍
郑正津主任医师
福建医院血液科
患者女性,65岁,因「腹胀2年,面色苍白、乏力9个月」来我院就诊。
1.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8.7X/L
Hb62g/L
PLTX/L
N73%,L24%,M7%
临床表现:慢病,腹胀、乏力、体重减轻
查体:腹部稍膨隆,肝大,肋下4cm,巨脾,甲乙线12cm,甲丙线15cm,丁戊线+4cm
2.骨髓检查
骨髓形态:骨髓干抽;外周血见「幼红幼粒」
骨髓活检:增生极度活跃,网状纤维密集增生,伴粒系核左移及巨核细胞形态异常,MF-2级。提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分子遗传学:JAK2VF(+),CALR(-),MPL(-)。染色体因干抽,未见核分裂像。
No.2
诊疗过程
1.诊断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预后分组DIPSS4分,中危-2
MPN-10:38分
2.治疗
第一阶段(巨脾、贫血为主):
●羟基脲0.5gbid+沙利度胺75mgqn
●干扰素(a-2b)1万uihqod
治疗2个月腹胀稍减轻,活动后乏力明显伴气促;仍巨脾;贫血无改善,Hb58g/L左右。
第二阶段:
自-11-15予以芦可替尼15mgbidpo治疗(脾1线13cm,2线15cm,3线+3cm;Hb58g/L,PLTX/L);
2月后,Hb68g/L,脾肋下9cm(平脐水平);
6月后,Hb76g/L,脾肋下7cm,无明显不适;
12月后,Hb81g/L,脾肋下7cm,无明显不适。
MPN-10降至13分
第三阶段:
芦可替尼15mgbid维持治疗,Hb维持在80-86g/L;
15个月后(年2月),芦可替尼联合DTP(达那唑+沙利度胺+泼尼松)方案治疗;
联合治疗2月后Hb92g/L,脾肋下9cm,无明显不适;
联合治疗4月后Hb99g/L,脾肋下7cm,无明显不适;
联合治疗6月后Hbg/L,脾肋下6cm,无明显不适。
MPN-10降至7分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该注意什么,联合治疗的时机和方案如何选择?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No.3
我的说说
专家介绍
马丽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这是一例非常经典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从诊断到治疗如教科书一样。在治疗决策中,以预后积分系统为基础。该例患者在(初始治疗)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换用了芦可替尼治疗,在治疗一年以后,患者疾病非常稳定,症状好转,血红蛋白恢复到80g/L左右,脾脏比原来缩小。之后,在芦可替尼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使血红蛋白恢复到g/L左右。这个成功的病例确实让我们体会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对(延缓)病人的进展是非常好的。
该病例有什么遗憾的地方?第一,仅仅做了JAK2、CALR、MPL基因检测,对骨髓纤维化的演变,尤其是其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等的风险,一些其他的突变基因也是有帮助的。第二、巨核细胞的形态,对于原发性骨纤、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MPN最经典的三个类型的鉴别,还是有帮助的,希望大家在骨髓活检的描述中,给到巨核细胞的形态如何异常。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病例,使我们对原发性骨纤有更好的认识,对它的治疗——积极选择靶向药物以及结合其他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专家介绍
孙志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医院血液科
这是一个65岁的女性,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DIPSS评分4分,危险分层属于中危-2,MPN-10评分38分。根据血小板水平,给予芦可替尼15mgbid治疗。治疗以后,患者贫血症状得以改善,Hb升到了80g/L左右;脾脏从9cm缩小到7cm。为了进一步改善贫血,又给予了PTD治疗,即沙利度胺、达拉唑和泼尼松。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贫血持续改善,Hb上升到约g/L,同时脾脏缩小到6cm。所以整个治疗是非常有效的,贫血的症状得到了改善,Hb从约50g/L达到g/L以上,同时患者的体质症状得到改善,MPN-10从治疗前的38下降到治疗后的7。这个病人从她的体质性症状,到贫血的改善,到脾脏的缩小,都是成功的。
同时我们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个病例我们没有看到相关的血液学毒性,没有看到贫血的加重、血小板的降低。所以,整体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病例,也是经典的一个病例。
专家介绍
谢双峰
中医院
该病例有两年的病史,起病时主要是脾大,但血象是正常的。脾大查因要考虑有可能是血液系统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对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pre-PMF和PMF的区别在于病理的网状纤维化的级别,是≤1级还是2-3级。临床医生要和病理科保持充分良好的沟通,与病理科密切配合,这非常重要。
在治疗方面,在芦可替尼之前,治疗两个月脾脏没有变化;用芦可替尼治疗后,脾脏从13cm降到了9cm,结果相当不错,这实际上是病人的自身对照,可以说非常明确。芦可替尼是一个JAK-STAT通路的抑制剂,治疗的指征主要是肝大脾大或者是有体质性症状如盗汗、早饱、疲乏等,此时使用芦可替尼能够让病人获益。该病例使用芦可替尼两个月之后,症状好转了很多,脾脏降到了9cm,效果非常好。之后,又加了达那唑、沙利度胺、强的松,此时效果更加稳定。
对于这类病例,我认为如果在诊断的时候,能够再做一些MDS相关基因检测,更充分地评价后期转白的风险,有没有高危基因,可能会更理想一点。
MCC号JAK有效期-07-14,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文中图片来源:病例作者提供
头图来源:站酷海洛
编辑:wangliya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