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干眼症是指以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进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中医中,干眼属于“神水将枯冶、“白涩症冶的范畴,《原机启微》描述为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俗称“白眼”[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广泛使用,干眼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向低龄化发展。干眼症是否“有药可治”呢?本文主要介绍干眼症的发病原因,治疗,研究进展,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一
为什么眼干?
人类的眼睛就像照相机,光线穿透镜头聚焦在底片上,记录着我们精彩生活和工作的点滴。角膜和晶状体就好比是镜头,视网膜就好比是底片。而在我们镜头的最前面有着一层天然的保护膜—泪膜,滋养和润护我们的角膜。
保护性的“泪膜”含有三种主要成分(图一)。第一层是覆盖角膜的一层薄薄的黏液层:黏液层包含黏液,连接眼球表面和水样层。黏液层可以稳定泪膜,防止细菌灰尘黏附到眼表。第二层是厚厚一层泪液,它是由位于眼睛上部的泪腺分泌的水样层:不仅仅是盐和水,还包含许多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感染,溶菌酶可以分解细菌分泌的有毒蛋白。第三层如镜子般光滑的油脂层,它是由上下眼睑上的几十个睑板腺共同分泌的,能防止泪液蒸发。这三层结构需全部正常才能保护和湿润双眼。任何一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干眼症。
图一:眼部组织机构:泪液分泌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年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TFOS)发布新版干眼诊疗指南(DEWSII)[3]。TFOSDEWSII定义:干眼是眼表的多因素疾病,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伴随眼表症状,其发病机制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透压、眼表炎症与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干眼症主要分为水液缺乏干眼(Aqueousdeficientdryeye,ADDE)和蒸发过强干眼(Evaporativedryeye,EDE),或者两者混合(Mixed)(如下图二)。干眼症主要症状是眼睛干涩,并伴有整体眼部不适、刺痛、灼痛和砂砾感等症状,可能还会有视力模糊迹象。其症状可以从轻度且偶然出现,到重度且持续发生。如果未经治疗,可能在角膜留下伤疤。
图二:干眼症的主要分类
图片来源:TFOSDEWSII
正常眼角膜表面覆盖着一层泪膜,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角膜健康的基础,任何原因引起眼泪膜异常均可引起干眼。病因有环境因素、全身性疾病、药物、眼局部的炎症、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的手术等。还有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及居住、办公环境空调设施的普及,干眼症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
表1:导致干眼症的常见因素
二
干眼症常用的治疗方法
干眼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泪膜不稳定和高渗透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眼表炎症、损伤以及眼部异物感。中度至重度的干眼会伴有明显的疼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干眼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全球的干眼发病率为5.5%~33.7%,我国的干眼发病率为21%~30%[7]。
治疗目标: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针对病因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系全身性疾病引起,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的,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等。
2.非药物治疗
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眼患者积极进行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湿房镜及硅胶眼罩、泪道栓塞等,通过物理方法保存泪液;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3.手术治疗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手术,主要手术方式有睑缘缝合术、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
4.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治疗干眼中的首选药物。长期或者频繁使用者要考虑人工泪液中的理化特性与防腐剂对眼表中的影响。局部抗炎/免疫抑制剂:中、重度干眼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非甾体激素消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也是常规首选中的抗炎药物。雄激素:使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与蒸发过强性干眼,提升雄激素水平,调节机体与局部免疫功能。下表主要列举了干眼症的治疗药物(表2)和值得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