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红眼病”是当下中小猪场常发疾病,症状为猪结膜充血潮红、流泪、化脓等。“红眼”为主要表象,故得名。该病病程长,病因复杂,进而导致很多猪不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而导致成“瞎眼睛”猪,为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和猪群健康带来诸多影响。
引起“猪红眼病”的五大因素
1.疾病因素
衣原体感染、猪流感、猪瘟、伪狂犬等疾病因素。沙眼衣原体会造成结膜炎。对这类红眼病,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
2.猪舍环境
猪舍氨气浓度高、湿度大、尘埃、蜘蛛网等。氨气具有很强的刺激性,猪舍内氨气含量过高的话直接对眼结膜产生较强的刺激性。氨气味强烈刺激上呼吸道及周边部位产生充血和炎症,间接导致红眼病。
3.饲料因素
日粮高能量蛋白的设计或者玉米和麸皮的霉菌毒素及饲料的保存需要注意。霉菌毒素也是引发肉猪“红眼病”一大元凶,霉菌毒素只是“红眼病”的冰山一角。严格管控饲料质量,杜绝霉变饲料和饲料原料的使用。
4.药物因素
长时间增加药物伤肝伤肾,免疫力下降。药物过量使用会造成毒素蓄积,损害最大的就是猪的肝脏。按照中医当中“肝主目”的结论,我们也就不难推断出猪“红眼病”与动物肝脏“中毒太深”、功能受损有很大关联!“肝、目相表里,肝火盛,目赤红”。“红眼”即是肝火过旺的重要外在体现。
5.管理因素
养殖密度过大、饮水不足、猪舍地面长期潮湿等因素,目前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发病较多就是这个原因。
面对猪“红眼病”的解决方法:
猪“红眼病”要根据不同致病要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不同原因诱发的“红眼病”我们需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治疗,不同时期的“红眼病”,也应该“因猪、因时而异”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下面就来看看,面对猪“红眼病”,养殖户到底该如何解决?
1、疾病因素——治疗原发病,控制继发感染
2、环境因素——改善环境、注意圈舍卫生
3、气候因素——在夏季多留意,保持通风降温
4、养殖密度过大——降低养殖密度等等
但是“红眼病”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察觉到或者说可以看得见的东西,但是我们看不见的呢?总是有一些重要的内在因素,往往被我们忽略。
肝脏是最大的解毒器官,当滥用抗生素、药物过度过量使用、霉菌毒素超标、以及细菌病毒等侵袭时,都会对猪的肝脏造成很大的伤害。猪“红眼病”与动物肝脏“肝火过旺,中毒太深”、功能受损有很大关联。猪“红眼病”属于慢性疾病,需要慢慢调理。治疗猪的“红眼病”保肝护肾是准则。
防治措施
1.日常要用没有刺激的消毒液对空气进行消毒。如聚维酮碘,而日常管理中许多猪场根本不消毒。
2.平时避免对眼睛的各种刺激(如电焊在猪舍作业),消除病原,注意护理。
3.通风换气降低猪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关键。
4.化脓性结膜炎用青霉素(或红霉素软膏)眼药水点眼,每天二至三次。
5.每吨饲料里添加清瘟败毒散5公斤和10%的强力霉素1公斤预防。
6.饲料中添加霉毒清1公斤/吨饲料,长期使用。
另外,脏腑新陈代谢加速,肝肾二脏负担同样会加重,也易受损。过慢毒素易蓄积中毒。这样的蓄毒也可导致火毒。执业兽医师建议以清瘟败毒散、龙胆泻肝散为主方,根据猪场适当调整,配合葡萄糖、维生素C连用10天以上,适合夏末秋初的猪“红眼病”。
各位养殖户从养猪生产的点滴做起,把猪当人去对待,注重养、防白癜风早期能治愈白癜风发病原因有哪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