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手足癣的症状
股癣怎么治疗
桃花癣的症状
脚癣怎么治疗
体癣怎么治疗
圆癣怎么治疗

ldquo齐鲁医派rdquo淄博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个人诊疗经验介绍之

牛皮癣、疖肿、湿疹病案

1.牛皮癣,寻常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别名牛皮癣、干癣、松皮癣。

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有鳞屑的红色斑块,最容易发生在头皮、手肘、膝盖、手足和躯干。疾病没有传染性,人与人接触后不会传播疾病。

银屑病与患者自身免疫和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疾病的特点是慢性、容易复发,外伤、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容易诱发银屑病。

牛皮癣中医称为白疕,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中医将其分为血热、血瘀、血燥三个类型,治疗方法如下:

1、血热型:皮损为点滴状、斑块状,皮损鲜红,不断出现新发皮损,也称进行期银屑病

2、血瘀型:皮损为斑块状,常用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辨证施治;

3、血燥型:皮损相对干燥,常用活血养血的方法治疗。

牛皮癣的治疗从血分入手,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白疕案:

初诊:

患者男性,72岁,职业:不详

身发白疕1年余,近3月余加重。

身发白疕1年余,近3月余开始逐渐加重,以躯干部和四肢部位,有时出现阵发性燥热不安,皮损暗红色,呈“金钱”状,无明显痒感,二便,纳眠可。

脉象滑细涩,舌暗苔薄白腻,边有小齿印。

中药处方:

炒槐花30g赤芍20g三棱15g蓬莪朮12g

桃仁9g杏仁6g红花5g当归15g

熟地黄30g川芎5g制鳖甲(先煎)15g制首乌30g

刺蒺藜30g僵蚕12g拳参12g益母草15g

地榆12g炒苍朮10g厚朴12g陈皮10g

石菖蒲10g焦三仙各10g荆芥穗3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

前证减轻,皮损变淡,呈淡红色,皮肤变薄,二便可,纳眠可。

脉象弦滑细,舌暗苔薄白腻,边有齿印。

中药处方:

炒槐花30g赤芍20g三棱15g蓬莪朮12g

桃仁9g杏仁6g红花5g当归15g

熟地黄30g川芎5g制鳖甲(先煎)15g制首乌30g

刺蒺藜30g僵蚕12g拳参12g益母草15g

地榆12g炒苍朮10g厚朴12g陈皮10g

石菖蒲10g焦三仙各10g荆芥穗3g乌梢蛇6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

前证进一步减轻,皮损变淡,呈淡红色,皮肤变薄,二便可,纳眠可。

脉象滑细,舌暗苔白腻,边有齿印。

中药处方:

炒槐花30g赤芍30g三棱15g蓬莪朮12g

桃仁9g杏仁6g红花5g当归15g

熟地黄30g川芎5g制鳖甲(先煎)15g制首乌30g

刺蒺藜30g僵蚕12g拳参12g益母草15g

地榆12g陈皮10g石菖蒲10g焦三仙各10g

芥穗碳3g乌梢蛇6g黄芪30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本患者为牛皮癣(白疕病),中医认为是血分有风,血燥生风,痰瘀互结,本例为金钱癣,属于较难治一类,本例治疗效果明显,紧贴病能、病机,治以凉血活血,透热化痰,消中寓补,同时辅以家传牛皮癣外用药膏和中药泡浴,收得良效,可供同道探讨。

疖肿病

疮疖,疖肿是由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性病变引起的质硬结节,伴随明显红、肿、热、痛症状。这种结节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有自愈性。疖肿成型数天后中央变软,顶部会出现黄白色点状脓栓。脓栓脱落后有脓血和坏死组织排出,然后炎症会逐渐消退,但是反复出现的疖肿病处理起来也是比较棘手。

中医认为疖肿多由外感风邪,内蕴湿火郁热蒸肌肤而成。或因感受暑毒或因痱子反复搔抓破损染毒而成。凡体质虚弱者,皮毛不固而易受外邪侵袭,更易发生本病;消渴肾病而阴虚内热者亦易致疖病。发生于酷暑者称为“暑疖”;若发生于其他季节者称;发生于头部致头皮窜空者,称为“蝼枯疖”;发生于鼻唇周围即面三角区的疖肿,称为“疔疮”;生于人中穴的“人中疔”;生于唇上的叫“唇疔”。

头疖案例:

患者自述于1年前出现头部疮疖,疼痛,无明显痒感,反复发作,述与饮食有关,二便可,纳眠可。

脉象滑细,舌暗苔薄白腻。

中药处方:

薄荷6g柴胡9g北升麻15g黄芩5g

胡黄连3g元参12g连翘12g陈皮10g

桔梗6g僵蚕12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

蔓荆子12g天花粉15g黄连3g制黄柏6g

白花蛇舌草20g地丁15g积雪草30克黑附子3g

干姜3g肉桂1g焦三仙各10g甘草9g

当归12g赤芍30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

患者头部疮疖明显减轻,有搔痒,二便可,纳眠可。

脉象滑细,舌暗苔白腻。

中药处方:

薄荷6g柴胡9g北升麻15g黄芩5g

元参12g连翘12g陈皮10g桔梗6g

僵蚕12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天花粉15g

制黄柏6g白花蛇舌草20g地丁15g黑附子3g

肉桂1g焦三仙各10g甘草9g当归12g

赤芍30g金荞麦15克苍朮15g荆芥穗6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

患者头部疮疖进一步减轻,述有搔痒,二便可,纳可,眠差,多于子时醒来,再次入睡困难。

脉象细弱,舌暗苔白(绿)厚腻。

中药处方:

柴胡9g北升麻15g连翘6g陈皮10g

桔梗12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天花粉24g

制黄柏6g白花蛇舌草30g地丁15g焦三仙各10g

甘草9g当归12g赤芍30g金荞麦15克

荆芥穗6g葛根20g羌活9g浙贝15g

蔓荆子15g炒栀子9g刺蒺藜12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

患者头部疮疖进一步减轻,搔痒明显减轻,大便可,夜尿3-4次。

脉象滑细弱,舌暗苔白腻罩黄苔。

中药处方:

柴胡9g北升麻15g连翘6g陈皮10g

桔梗12g野菊花15g蒲公英30g天花粉24g

制黄柏6g白花蛇舌草30g地丁15g焦三仙各10g

甘草9g当归12g赤芍30g金荞麦15克

羌活9g浙贝15g蔓荆子15g炒栀子9g

刺蒺藜12g藳本6g黄芩5g金银花30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患者患头疖,病情较长且淤血和湿热瘀热互结,虚实夹杂,久病必淤,必有痰滞,所以在清化中辅以温补,后以清热排脓,化痰行滞以收全功。

湿疹的中医诊治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称胎疫等。

湿疹也可以发生在腹股沟等部位,以及腋窝、腘窝等。

痱子多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在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等部位。

湿疹病案

患者于1年前出现身体皮疹,伴有瘙痒,夜间明显,瘙抓时出现丘疹,大便溏稀,质粘腻,小便可,纳眠可。

脉象细弱,舌暗淡苔薄腻。

中药处方:

桂枝12g胡黄连6g黄柏6g黑附子6g

干姜9g细辛6g党参15g当归12g

乌梅15克赤芍20g红花5g桃仁9g

川芎6g熟地黄30g炒槐花15g地榆炭12g

荆芥碳6g乌梢蛇12g制首乌30g炒剌蒺藜30g

大黄碳10g丹参15g柴胡10g炒丹皮12g

焦三仙各10g甘草5g

配7付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医学

教育网整理。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本例患者病程较长(1年以上),夜间明显,瘙抓时出现丘疹,大便溏稀,质粘腻,提示郁热,夹有痰饮,所以治以凉血透热,活血养血。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shaonq.com/jxzmzl/812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