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皮肤科
开放共享积极共赢
每周五
12:00
聚友会群讲课录音首发
欢迎标星或转发
李伯华
副主任医师医院
中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批人才,主要从事中医皮肤病的临床工作
癣菌疹
是由于原发真菌感染灶(头癣、足癣等)释放的真菌抗原,经血流带至皮肤,在该处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所呈现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由足癣引起的癣菌疹,可表现为原发足癣加重,渗出明显、糜烂,甚至起水疱、大疱,多有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可见足、下肢红肿热痛;躯干、四肢可见反应性皮疹;手掌、指侧有疹样反应,损害大多为水疱型,剧痒,有时甚至有压痛。
总结起来(足)癣菌疹的临床表现就是“四发”——发水(渗出多)、发红(感染)、发肿(水肿)、发疹(变态反应导致的皮疹)。
本病西医治疗一般需系统服用抗真菌、抗组胺药物,病情严重者还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可用些安抚保护类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避免刺激。
祖国传统医药学称足癣为脚湿气,俗称“脚气”、“香港脚”,以脚丫糜烂瘙痒而有特殊臭味而得名。若皮损处感染毒邪,足趾焮红肿胀,其脓疱糜烂渗液而臭者称“臭田螺”、“田螺疮”。对于癣菌疹,传统医学尚无相对应的名称,根据症状表现,似可归纳在“湿毒疡”、“风湿疡”范畴。中医药辨治脚湿气,多以湿热下注为主,治以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湿重于热者,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者,用五神汤;湿热并重者,用龙胆泻肝汤等。
本人采用赵炳南教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法治疗(足)癣菌疹,疗效满意,究其要旨,主要是针对以上所讲的“四发”治疗,具体如下:
01
减少渗出
治疗(足)癣菌疹,第一步是控制渗出,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方面渗出物是感染的载体,渗出存在,感染的根源很难消除,另一方面不控制渗出,后续的治疗也无法继续进行。所以我认为,控制渗出是治疗本病最关键的步骤,同时也是对治疗方法要求最高的步骤,应该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内治法、外治法、护理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1内服药
足癣总以清利湿热为主,此为常法,但癣菌疹或足癣继发感染,伴有大量渗出时,湿大于热,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利湿的力量,正如赵老所说“本病的发生与体内湿热停滞兼感外邪有关。正常情况下,脾主运化,脾运失职则水湿内停,内湿蕴久而化热,湿热下注,兼感外邪而诱发。治疗多用除湿解毒杀虫为主”。赵老常用方药包括:苍术、白术、生意米、土茯苓、威灵仙、苦参、黄柏、槐花、车前子、防己、木瓜(四妙丸合土槐饮加减)等;或以龙胆泻肝汤、八正散、五神汤、五苓散等合方加减使用。临床上,我经常用清热除湿汤、土槐饮合方加减。
清热除湿汤:是赵炳南教授、张志礼教授根据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来的,是我科治疗皮炎湿疹类等急性皮肤病最经典的一张方剂。其组成为:龙胆草、黄芩、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子、生石膏、六一散等,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湿热内蕴,热重于湿所致的急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药疹、带状疱疹、疱疹样皮炎、丹毒、玫瑰糠疹等。采用本方加大利湿力量,如加用茯苓皮、冬瓜皮、萆薢等或加用五苓散、八正散、萆薢渗湿汤等,既可以达到利湿清热,减少渗出的目的;同时又可以抗过敏,减轻全身反应。
土槐饮:赵炳南经验方,由土茯苓、生槐花、生甘草组成。有除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亚急性及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等。我学习使用本方有两点体会,一是土槐饮用于亚急性皮炎疗效较好;二是对于发于下焦的皮肤病效果较好。所以我将其用于(足)癣菌疹的治疗,尤其是渗出逐渐减少,皮损潮湿粘腻的阶段。另外土茯苓可以治疗脚肿,对于(足)癣菌疹或足癣继发感染局部水肿也有一定疗效。
1.2外洗药
对于足癣泡洗的方药,传统中医药学有许多宝贵经验,我经常使用我院经验方“苍肤洗剂”和“祛毒汤”,疗效显著。
苍肤洗剂:由苍耳子、地肤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百部、枯矾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以浸渍、糜烂为主的足癣,结合我院院内制剂复方氯霉素搽剂效果更好。
若足癣局部大量渗出,有水疱、大疱,苍肤洗剂力量相对较弱,难以胜任,可选用祛毒汤。祛毒汤由马齿苋、青花椒、苍术、防风、枳壳、芒硝、白矾、连翘、生侧柏叶等组成。由于有大量的明矾、芒硝,所以本方燥湿的力量非常显著,可以很快减少渗出,使用得当,效如桴鼓。
1.3外用药
甘草油调敷祛湿散
油调剂(用植物油将植物药粉调成糊状)是赵炳南教授和我科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其中甘草油为甘草油煎而成,具有清除油垢,润泽皮肤的作用。祛湿散由大黄面、黄芩面、寒水石面、青黛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作用,将二者调成糊状,用于急性、亚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减少渗出,疗效显著。此种方法相对于西药糊剂,具有燥湿力量大、新鲜、现配现用及浓度可调节等优点。
1.4护理
疱病清疮术
疱病清疮术是我科特色护理疗法之一,用于带状疱疹、大疱病等具有水疱、脓疱的皮肤病,常根据情况选用生理盐水、1:黄连素溶液或生理盐水庆大霉素使用。当癣菌疹局部(手足)出现水疱、大疱时,可以选用疱病清疮疗法,可以明显缩短皮损愈合时间。
经过以上综合疗法的治疗,一般5~7天渗出可明显控制。
02
消除炎症
解毒和凉血
去除感染和炎症可以和控制渗出同时进行,但控制渗出对消除感染和炎症意义重大。可应用凉血消斑药,如生地黄、丹皮、赤芍等;清热解毒药,如虎杖、金银花、蒲公英等。
03
去除水肿
土槐饮、防己黄芪汤以及健脾利湿方药
渗出减少和炎症消退后,局部水肿仍可能存在一定时间,此时单纯利湿可能效果不佳,可以增加健脾药物,如白术、茯苓、党参等;土茯苓和土槐饮也可以治疗下肢水肿,可以选用;值得一提的是,经方防己黄芪汤此时有很大的使用机会。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对下半身水肿疗效较好。且《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也有使用防己的记述。故以此方治疗癣菌疹后期的脚肿,比较对证,若病人为肥白而多汗的“尊荣人”或“黄芪体质”者,则用此方更为妥帖。
04
控制过敏
清热除湿汤
癣菌疹局部症状加重的同时,全身亦可出现皮疹,此为患者身体对癣菌产物的自体过敏所致,治疗可按过敏性皮炎治疗,仍可用我院治疗急性过敏性皮疹的经典方剂清热除湿汤加减,配合外用中药湿敷,口服抗组胺药等。
05
善后及预防复发
足癣容易反复发作,若处理不恰当,可能还会继发感染或造成癣菌疹,赵老在足癣继发感染的后期,嘱患者将苍术膏和白术膏交替服用。白术膏、苍术膏分别由单味白术、苍术煎煮、浓缩成膏,具有健脾祛湿和健脾燥湿和中的作用,主治慢性湿疹、下肢慢性溃疡及手足汗疱疹等。服用此二药,一方面起到善后收功的目的,另一方便可以预防病情反复。这是因为足癣(脚湿气)多由湿气或湿热下注造成,而湿邪生成关键在脾,脾虚则湿邪内生。故从某种意义上讲,本病总以湿热或湿邪为标,脾虚为本。所以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当以利湿清热为主,病情稳定或平时预防当以健脾祛湿为主。苍术膏和白术膏皆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制成膏剂,服用方便,长期服用可以起到善后收功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同理,也可酌情选用其他中成药,如参苓白术丸、四君子丸、六君子丸、二妙丸、四妙丸等服用。
经典病例
姚某某,女,82岁,住院号,于年7月25日主因“反复双足起疹、瘙痒数十年,加重1月,小腿起疹10余天”入院。患者自述数十年来双足趾缝反复起皮疹伴有瘙痒,甚至出现糜烂,曾诊断为足癣,外用环力软膏等,皮疹反复发作。一月前双足瘙痒加重,搔抓后,皮肤溃破,局部红肿,外院诊断为足癣,与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加重,双足潮红肿胀伴有渗出。10余天前双小腿亦出现红疹,遂至我科就诊,收治入院。入院症见:双足红肿,伴有糜烂渗出,双侧小腿部起红疹伴剧烈瘙痒,食纳可,夜寐安,大便干,每日一次,小便调。
既往史:便秘史数十年,每天自服便通片1片。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系统查体未见特殊。皮科情况:双足背潮红肿胀,双足趾缝处糜烂浸渍,局部渗出;小腿远端潮红斑片,密集针尖至米粒大小炎性丘疹。舌暗红,苔黄,脉沉。
中医诊断:湿毒疡,湿热蕴毒证,西医诊断:癣菌疹,足癣继发感染。
治疗:口服药治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为法,予清热除湿汤合土槐饮加减,方药如下:
龙胆草3g苦参10g土茯苓30g炒槐花15g
粉萆薢10g车前草10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
生地黄15g丹皮10g生薏米20g虎杖10g
每天两次,每次ml
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mgQd,扑尔敏片4mgQn抗敏止痒。同时予中药祛毒汤煎汤泡足,每天一次,外用复方氯霉素搽剂抗菌消炎、减少渗出,外用皮肤康洗剂稀释湿敷双小腿皮疹。配合中频、半导体激光照射、红外线照射等治疗。
年7月30日
患者双足仍肿,渗出明显减少,瘙痒减轻,舌暗红,苔黄,脉沉。上方加入健脾益气消肿之品,方药如下:
龙胆草6g苦参10g土茯苓30g炒槐花15g
粉萆薢10g车前草10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
生地黄15g丹皮10g生薏米20g虎杖10g
泽兰10g丹参15g生白术6g生黄芪6g
每天两次,每次ml
继续祛毒汤泡脚。
年8月2日
患者双足肿胀仍明显,未见明显渗出,瘙痒减轻,继续祛毒汤煎汤泡脚。口服中药前方加防己黄芪汤,方药如下:
龙胆草6g苦参10g土茯苓30g炒槐花15g
粉萆薢10g车前草10g茯苓皮15g冬瓜皮15g
生地黄15g丹皮10g生薏米20g虎杖10g
泽兰10g丹参15g生白术10g生黄芪15g
防己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
年8月5日
患者双足肿胀明显减轻,无渗出,守方同前。继续祛毒汤煎汤泡脚。
年8月6日
双足肿胀基本消退,干燥无渗出,瘙痒减轻,小腿皮疹消退,痊愈出院。
随访3月,未见复发。
按:
赵炳南教授是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病学的创立者,中医皮肤学泰斗,一生创立了众多有效方剂和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赵老诊病,首辨阴阳,而皮肤病阳证则多属湿热性病,湿热蕴于血分,发于皮肤则见红斑、肿胀、渗出、瘙痒,故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为法,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清热除湿汤是赵炳南教授、张志礼教授根据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来的,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湿热内蕴,热重于湿所致的急性皮肤病,如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药疹、带状疱疹、疱疹样皮炎、丹毒、玫瑰糠疹等。采用清热除湿、凉血解毒法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治疗(足)癣菌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简单易行。
祝您周末愉快?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