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虽然人们对骨髓纤维化这种疾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在很多情况下,针对骨髓纤维化尚无特效治疗方案。
“髓纤”的症状表现和危害
骨髓纤维化患者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脏,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现象。
典型的临床表现:
幼红细胞及有粒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长出现干抽,脾脏常见明显肿大,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现象。此病病程1~30年,部分可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少数表现急性骨髓纤维化,其病程短且凶险,多于1年内死亡。
大多数患者骨髓纤维化病情进展缓慢,患者体征表现常常是逐渐出现:
1.逐渐出现的疲乏无力、消瘦衰弱,盗汗,心慌气短等。
2.皮肤黏膜苍白、紫癜。
3.部分患者有骨关节疼痛、肾绞痛、发热,左上腹不适、沉重压迫感或疼痛。
4.肝脾肿大,以脾肿大显著。
5.晚期患者可有严重贫血和出血。
发病人群:本病为少见病,但患者年龄多集中在50-70岁之间,也有婴幼儿患病,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
骨髓纤维化病因及病理改变:
骨髓纤维化是由于某种异常刺激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甚至新骨形成,骨髓造血组织受累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
骨髓纤维化主要病理改为骨髓纤维化及脾、肝淋巴结的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中心逐向外周发展,先从脊柱、肋骨、骨盆及股骨、肱骨的近端骨骺开始,以后逐步蔓延至四肢骨骼远端。
骨髓纤维化治疗方案
针对骨髓纤维化的治疗,目前缺少特效的治疗措施,只能根据骨髓纤维化组织增生的程度及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措施,以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纠正贫血,出血,缓解脾大所导致的压迫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解析:
1.纠正贫血
雄激素及蛋白和合成剂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约有50%的患者对雄激素有较好的疗效,部分患者还可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肝病者慎用。丙酸睾酮隔日肌肉注射,也可用长效的庚酸睾酮肌肉注射,或口服司坦唑醇、羟基雄酮等。
2.细胞毒药物治疗
可以抑制骨髓造血组织的异常增殖,同时可以抑制免疫发病机制;从而防止骨髓纤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一般用于脾大,骨髓处于增生阶段,周围血细胞稍多的病例。常用的有:
①苯丁酸氮芥联合泼尼松,以保持血红蛋白较好的水平和减轻脾大。
②羟基脲,密切观察脾大和白细胞、血小板数。少数患者用药一年内可以改善症状。
③白消安或6-巯基嘌呤(6-TG),6~9周后肝、脾可缩小,血红蛋白增加。
3.脾切除术
脾是本病主要髓外造血器官,有10%~25%患者脾切除后可引起肝迅速肿大,血小板显著增高及感染的危险。因此,脾切除术一般仅限于:
①巨脾有明显压迫症状或出现脾梗死引起的持续性疼痛。
②由于脾功能亢进引起顽固性溶血或血小板减少,经药物治疗无效且需长期反复输血但造血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
③伴有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对血小板数偏高者,术后容易发生静脉内血栓,一般视为手术禁忌证。
4.脾区照射
对明显脾大者,照射后可使症状减轻,脾缩小,但疗效短暂,4~6个月后脾又肿大,且有使周围血象进一步降低的副作用。
5.干扰素-α
有抑制正常粒系祖细胞和巨核细胞增殖作用,常用α-2b干扰素治疗,但仅少数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取得一定程度的缓解。
6.1,25二羟维生素D3
体外1,25二羟维生素D3可以抑制巨核细胞的增殖并诱导髓细胞向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转化,从而促进胶原纤维形成减少及裂解增加。
7.造血干细胞移植
进来认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希望的治疗。同基因或异基因移植均可以改变骨髓纤维化的进程,而且存在移植物抗纤维化的作用。
8.其他
有报告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可使贫血改善、脾缩小。继而口服泼尼松维持,渐减量停药。
诸如上述治疗,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可以为患者减轻症状,让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病情依然还会反复不稳定,甚至因为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导致病情再次加重,即便病情有所好转,也多是治标不治本。
而当前,为了减缓病情的发展,让骨髓造血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缓解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受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北医院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科研以及临床经验总结,提倡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系进行骨髓纤维化的治疗。
在西医方面,以骨髓腔滴注治疗技术和自血细胞分离改造技术为主,其中:
骨髓腔滴注:抑制骨髓病态造血,改善造血功能
将药物直接注入骨髓腔,调整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抑制骨髓病态造血,异常造血现象,改善造血功能,有效控制髓外造血的发生;
自血细胞分离改造:调解免疫机能,分离去除病态血细胞
患者可通过自血设备治疗调整机体免疫机,通过自血设备分离出病态血细胞,保留优良血细胞,尤其是针对血小板较高的骨髓纤维化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明显;
中医方面,针对病情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患者出院之后需配合中药辨证调理,扶正固本,改善患者异常造血的现象,逐步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进一步阻止病情的加剧,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备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