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葡萄萌芽期至新梢生长期的温湿度控制以及肥水管理,直接影响到后期葡萄的开花及坐果,那么这个时间段应该如何控制温湿度以及如何做好肥水管理呢?
01温度管理
温度方面,理论上的一个上限温度,是大棚里白天的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8度。可能有人会觉得32℃也没事呀!但“没事”跟“好不好”其实是两个概念,就像人生活舒适的温度是26度,但32度的天你不也照样得活着,只是不舒服罢了。这个理想温度不是随随便便定的,是经过大家多年总结以及专家论证过的,上限的话,28度比较合适。
大家如果要打药的话,因为棚里高温高湿,蒸气压比较高,所以说大家如果要进行植保打药的话,温度尽量要降到25度以下。
白天的温度一般是要求20度以上,晚上的温度,大家尽量是保持10度以上,如果10度保持不住,大家尽量保持7度以上,还保持不住7度的话,那尽量保持4度以上,4度以下的话葡萄就要出现冷害和冻害了。
另外花期,要求在最低温度15度以上,大家都可以去查资料,网上都有。
这里主要说了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大家注意这几个时间点,4度、7度、10度,白天的话上限28度,只要你在调控的时候不出格,葡萄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02湿度管理
发芽前后要避免高温干燥,干燥时必须适度浇水,并在枝上喷水,保持棚内相对湿度为70%~90%。
新梢长至20厘米时,土壤湿度保持在70%左右,而棚内空气湿度应降低到60%,有利于开花结实和减少病害发生。注意充分进行通风换气。
花后幼果膨大期,水分蒸发量大,需水肥较多,要及时追肥、灌水,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棚内空气湿度65%左右为宜。
03肥水管理
葡萄生长旺盛,结果量大,因此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也明显较多,研究表明,在一个生长季中,当每公顷葡萄园生产20吨葡萄时(约相当于每.7平方米产千克),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为氮千克、磷60千克、钾千克、镁60千克、硫30千克。
一般在萌芽至开花需要大量的氮素营养,开花期需要硼肥的充足供应,浆果发育、产量品质形成、花芽分化需要大量的磷、钾、锌元素,果实成熟时需要钙素营养,而采收后还需要补充一定的氮素营养。
葡萄对水分要求较高,严格控制土壤中水分是种好葡萄的一个前提。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后期或结果期,根部较为衰弱需水较少,要避免伤根免影响品质。
葡萄忌雨水及露水,雨多年份易造成日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制,过多吸收水量易引起枝条徒长及湿度过高,极易引起各种疾病,如黑痘病、灰霉病等。因此在开花期尽量将枝条保持在40-70厘米最理想;
容易裂果地区结果期灌水量也应加以控制。缺水及易干旱地区要适当垫盖稻草,用以保持土壤湿度,同时也可控制草的生长。
葡萄开花至幼果膨大期的管理要点,此期管理的主要要点葡萄开花至幼果膨大期,是葡萄生育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此阶段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当年的葡萄产量和质量。此期管理的主要要点是:
一、花期管理技术要点:
在葡萄生产周期中,从开花始期至开花终止,一般正常年份约持续4—14天,大多数为7—12天。
影响葡萄开花结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干旱和风。
花期对温度要求较高,气温达到25℃以上时葡萄大量开花,最适温度为27.5℃。气温低于15℃时,葡萄则不能正常开花,受精会受到抑制。花期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如果多雨和干旱则会影响到开花和授粉。土壤湿度较大,开花时间较早,相反开花较晚。
风也是影响开花的重要因素,大风不利于开花,会加重落花。在葡萄开花期内,每天上午6—11时是开花盛期,以7—9时为最盛。花后3—5天为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在葡萄花期,由于开花、花芽分化、枝蔓和叶片生长都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在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争夺非常激烈,如果大量养分消耗在新梢生长上,生殖生长养分得不到满足,便会造成开花前的大量落蕾,开花后还会继续落花,从而降低坐果率。如果在花期,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根系通气不良,影响养分吸收,也会导致落花。
针对葡萄开花的条件和生理特点,葡萄开花期的生产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为缓和花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营养的争夺,满足开花坐果的需要,必须在花前和花后进行追肥,并在花前喷0.2%—0.3%的硼酸或硼砂溶液,以促进花粉管伸长、提高坐果率。同时,应抓好枝蔓管理,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在葡萄开花期,为节省营养消耗,应及时进行绑蔓、摘除副梢、摘心、掐穗尖、除副穗等工作。
2、加强温、湿度控制
采用大棚栽培的葡萄,一定要注意棚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为提高花粉发芽率,确保授粉、受精顺利进行。
棚内温度管理指标:白天应保持在28℃左右,夜间保持在16—18℃。
湿度控制:进入开花期,要停止灌溉,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50%左右,并注意经常通风换气。
露地栽培的葡萄对温度难于控制,但对土壤湿度要通过松土、降湿等措施,力求使园内湿度有利于开花坐果。
3、抓好花穗的疏理和整理
这是合理控制产量,保持果穗均匀整齐的一项重要措施,必须抓好。
4、对雌能花品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葡萄的大多数品种为两性花,可自然进行授精。但雌能花品种由于雄芯退化,需要通过授粉,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必须要重视人工辅助授粉工作。
5、对需要进行无核化处理的品种要适时用好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巨峰系品种在盛花期用GA3进行第一次处理,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处理果穗。
6、病虫害防治。
葡萄开花前2—4天,必须用好预防药。重点防治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霜霉病、穗轴褐枯病、透翅蛾、金龟子。
二、幼果膨大期管理要点
葡萄浆果生长发育期,包括幼果迅速膨大期、硬核期、浆果第二次膨大期、浆果成熟期,而幼果迅速膨大期是这一生育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对当年的葡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此期应重点抓好以下管理枝术措施的落实:
1、有条件的园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幼果自然生理落果以后,抓好定穗、疏果工作。
疏果,根据果粒大小,分时进行,5—7天内完成,疏去不能正常发育的小果,保证果穗的整齐美观。提早疏果有利于果粒膨大。
(1)工序上应先整穗型,疏去小穗轴,然后疏果粒,两项工序分开实施。
(2)疏果时,应用疏果剪,不宜用指甲掐。
(3)疏果后,使整个果穗呈松散状态。
(4)果穗松散的品种,只需疏去较密的若干果粒和小果粒即可。
坐果性好、着果紧密的品种和生理落果前采用激素处理保果的葡萄园,应在坐果后、果粒大小分明时立即进行重疏果,方法上采取条疏和数粒疏果相结合方法,即纵向条疏,间距2—5毫米,然后数粒一起疏果。有些品种需连续疏果2—3次,先疏去小果粒,果粒较密的暂不疏去,果实膨大过程中,再疏去小果粒。
2、科学合理地使用膨大剂
四倍体品种疏果后,应浸蘸膨大剂进行膨大处理,无核品种可浸低浓度赤霉素。膨大剂、赤霉素的使用浓度按照说明书要求,并根据不同品种和试验情况来决定。有核欧亚种葡萄不宜使用膨大剂、赤霉素。
3、果穗套袋
为减少病害发生、防止农药使用对果穗造成的污染,应大力提倡和推广果穗套袋。果穗套袋应在疏果和浸穗后及时进行。套袋前应用好一次内吸性杀菌剂,用药后抓紧套袋。
葡萄套袋
套袋前药剂的选择,应考虑病虫害的防治点,对于红地球葡萄,套袋前的防治重点为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链格孢菌;
对于巨峰系列葡萄套袋前的防治重点为炭疽病、白腐病、链格孢菌。不管气候、葡萄品种,套袋前都必须采取措施,并且要兼顾霜霉病的防治。不同品系的品种对果袋透光率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套袋要根据品种、栽培方式、架式等因素,选用合适果袋。
欧美杂种葡萄,葡萄着色时需要大量的散射光,多数巨峰系品种果穗套袋,袋内散射光充足,对果穗着色影响不明显,对果袋透光率要求较低,故一般木浆纸袋均可适用。
欧亚种葡萄着色时需要大量直射光,在果袋选择时,应选透光率较好的果袋。美人指,在南方地区栽培,上色较难,而且极易产生灼伤,因此应选用使果实易着色,又能防止日灼的果袋。栽培方式上,大棚和避雨栽培,光照强度减弱,影响果实着色,但日灼较轻,选用果袋应选择透光度较好的果袋。
4、使用好追肥
果实膨大需要足够的营养,在幼果膨大前期,根部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复合肥15—20公斤/亩,施后浇水;
5、加强以控水为重点的田间管理
此期田间管理主要是控水、中耕除草、摘心和去副梢。
控制水分是此期管理工作的重点。土壤过分干旱、缺水,影响果实的膨大和植株的生长;土壤水份过足,容易引起烂根。因此,天气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抗旱,但切忌漫灌。遇连续阴雨,应及时排水降渍。
同时,要抓好摘心、去副梢,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以利于集中营养供应果实的生长发育;及时绑缚新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以利于葡萄植株的正常生长和浆果的发育。
坐果后,应加强枝蔓管理,控制顶端新梢生长,使养分集中到果穗上。此期进行2—3次摘心。摘心时期,分别在坐果后、果实开始膨大、硬核后期进行。肥水较足,长势旺的品种,在2次摘心期间再摘一次心。
摘心程度:
坐果后的一次,顶端发出副梢6—7叶留5叶摘心,长势旺的品种和葡萄园留3—4叶摘心;
长势弱的品种和葡萄园在顶端副梢尚未达到5叶时,即微摘心。
硬核后期的一次摘心:顶端副梢留3—5叶摘心。
副梢处理:
花序以下的副梢,在第一次摘心时即抹除;花序以上的副梢,顶端先留2个副梢,其余的副梢陆续分批抹除,不能一次抹除,否则要逼顶端冬芽萌发。抹副梢时是否留叶要视品种而定,一般品种留1叶摘心,大叶型品种可不留叶,花芽分化不好的品种可留2叶摘心,增加枝蔓营养结累,有利于花芽分化。
6、病虫害防治
此期以防治霜霉病、炭疽病为重点。此期在苏南地区是雨季多发期,霜霉病极容易发生,应重点注意防治。
天气回暖,当心红蜘蛛爆发,气温回升,枝芽萌发,有不少果园的葡萄已经萌芽得不错了,这个时候也正是越冬害虫开始复苏活跃起来的节点。
为了守住我们的葡萄,我们必须做好虫螨的防治,尤其是令人头疼的红蜘蛛!
种果的人,应该都熟悉红蜘蛛这个奇怪的生物,小小家伙,危害却不容小觑,轻则让叶片黄化,重则树弱衰死,我们了解红蜘蛛的危害规律
红蜘蛛一般在3月就已经开始繁殖,在4~5月和9~10月形成两个为害高峰期。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尽早防治,不要等到爆发后才疲于应付。
红蜘蛛发生的规律1、每次新梢转绿期为红蜘蛛大量繁殖、猖獗危害的高峰,而每次高峰又与当时的气温相关。
一般在春梢期红蜘蛛喜光趋新,在树冠外围中上部、丘陵坡地果园的向阳坡、光线充足的部位一般先发生或多发生。
在葡萄树生长旺期,营养充足,能给红蜘蛛提供大量生命活动中所需的氨基酸;春夏交接时,太阳光的紫外线比较强烈,容易使农药分解;春夏交接时,温度较高,容易蒸腾稀释,达不到红蜘蛛的致死浓度。
2、红蜘蛛能否大量发生,与前一年园中越冬虫口基数有密切关系:
一旦上一年越冬基数每叶螨数超过1头以上,当年就可能会大发生。
冬春干旱,温度偏高的年份,3月份出现月平均最高温度达20~25℃,月降雨量在10mm以下,冬卵大量孵化,春稍大量萌发,营养充足,红蜘蛛繁殖速度加快,当年发生猖獗。
3、春季高温干旱少雨,是红蜘蛛猖獗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夏季高温则对其生存繁殖不利。
红蜘蛛发育和繁殖的适温一般在20~30℃之间,最适温度为25℃,30℃以上死亡率急增。
降雨有冲刷螨体作用,可直接使螨量下降,尤以叶片稀疏的树最为显著。全爪螨喜食嫩梢新叶,因此在树上的分布常随枝梢的抽发而转移。
4、天敌对全爪螨的发生有显著控制作用,世代重叠,不合理使用农药,大面积杀伤天敌,容易引起红蜘蛛大爆发。
5、多次使用铜制剂如波尔多液容易诱发红蜘蛛的大爆发。(铜制剂会加快了越冬成螨大量产卵,形成幼螨和卵的高峰期)
6、暖冬现象,红蜘蛛无明显越冬现象,全年繁殖,虫口基数大,常导致翌春红蜘蛛发生早而猖獗。
7、偏施氮肥,红蜘蛛易爆发
因为此时葡萄生长更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叶片合成了更多的氨基酸,红蜘蛛得到了更多的生命活动所需的氨基酸,氮过量时,作物营养体徒长,蛋白质合成作用加强,从而大量消耗作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使构成细胞壁所需的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物质的形成受到严重抑制,导致整个植株变得柔软多汁,机械组织脆弱,红蜘蛛更容易获取氨基酸,红蜘蛛在得到大量氨基酸后,使得各螨态的发育历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
红蜘蛛在春梢这个时期的防控很重要,当葡萄每叶有螨达6头时应施药防控,比如使用联苯肼酯·乙螨唑,杀卵螨,见效快,持效期30-40天。
用法:
联肼·乙螨唑的最好喷药时间是在红蜘蛛幼若螨盛发初期,对全株叶片、枝干和果实进行常规均匀喷雾。适用于多个作物,剂量为—倍。
联肼·乙螨唑可以抑制螨卵的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过程,对卵及幼螨有效,但是对雌性成螨具有很好的不育作用。耐雨性强,持效期长达40天。
联肼·乙螨唑对螨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对捕食性螨影响极小,对植物生长无影响,效力持久,非常适合于害虫的综合治理。
★红蜘蛛及抗性红蜘蛛的防治:
经过几年的实验和筛选,我们发现几个比较好的组合。
a、45%联肼·乙螨唑-倍。
b、43%联苯肼酯倍+24%螺螨酯倍。
以上两种组合哪怕是对抗性很强的红蜘蛛,都有较好的效果。
建议打药一定“水要够,要打透”。红蜘蛛卵一般产在叶背面与枝条凹槽处,不利于农药覆盖,所以打药的时候一定要细致认真,千万别少打、漏打。要防红蜘蛛,用药要趁早!
水是生命之源
树是水的卫士